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作业指导书.doc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作业指导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 在PH9.2-9.8的缓冲溶液中,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磷酸苯酚钠水解,生成 α-苯酚和磷酸钠,再以稳定的重氮盐与酚偶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 2. 标本采集 2.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 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的妇女作骨穿时要慎重。 2.2 标本种类: 新鲜抽取的骨髓穿刺液。 2.3 标本采集要求: 2.3.1 高压消毒的穿刺针,一次性无菌手套和抽取骨髓液的无菌注射器。 2.3.2 临床上首选穿刺部位为髂后上棘,翻身困难,需多部位穿刺患者可选择髂前上棘为穿刺部位。小于3岁的小儿还可选择胫骨头内侧为穿刺部位。 3. 标本储存:滴加95% 乙醇盖满血膜10分钟,水洗待干,室温避光保存。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溶血,稀释标本不能作测定。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 6.2 试剂生产厂家: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6.3 试剂组成: 试剂1. 固定剂:甲醛10ml加甲醇90ml混合,2℃~8℃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试剂2. 贮存液:200mgα-磷酸苯酚钠(AS-BI)溶于1mlN-N二甲基甲酰胺+200ml Tris-Hcl缓冲液,2℃~8℃避光保存。 试剂3. Tris-Hcl缓冲液,Tris 4.85g溶于200ml蒸馏水,加浓Hcl1滴~2滴,PH固定为9.1。 试剂4. 作用液:取贮存液2ml于温水中30℃预热5分钟加坚固蓝BB盐2mg,混合。 试剂5. 中性红溶液:2℃~8℃避光保存。 7. 操作步骤: 7.1 新鲜干燥涂片滴加固定剂作用2~5秒,水洗,待干。 7.2 滴加作用液室温染色15~20分钟,水洗,待干。 7.3 中性红复染3分钟,水洗,干后镜检。 8. 结果判断:阳性反应,棕黑色颗粒定位于胞桨中。在油镜下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求出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百分比,并求出积分。 9. 临床意义:NAP的积分,参考值为35-70分。 9.1 生理性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加,以后下降,成人较儿童活性减低,老年期更低。应激状态如紧张,恐怖,激烈运动等NAP活性可增加。月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恢复。 9.2 病理性变化: 9.2.1 NAP积分增加:见于细菌性感染,再障,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粒,骨髓纤维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加速期和急变期,急淋白血病,慢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疗后。 9.2.2 NAP积分下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MDS,恶性组织细胞病。 10. 操作性能:快捷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11. 方法局限性: 11.1 标本应新鲜,且未受其它化学物品污染。 11.2 重氮盐以坚固蓝BB盐为最佳,其次为B盐。 11.3 坚固蓝应适量,过多易致染色失败,过少则反应较弱。 11.4 使用液配好后应立即使用(5分钟内)。 11.5 应作阳性对照。 12. 参考文献: 谭齐贤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北京:47-49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