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三棱针皮肤针刺法和拔罐法学时.ppt

课件:三棱针皮肤针刺法和拔罐法学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贴棉法 拔罐法的吸拔方法 2)煮罐法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即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1—2min,然后用镊子挟住罐底,颠倒提出液面,甩去水液,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这种方法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3)抽气罐法 拔罐法的吸拔方法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四)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五)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六)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外。 (七)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八)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煮药罐法、贮药罐法。 四 拔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室要求: 2 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 3 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 (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 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2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 (三)启罐方法 (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 (五)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 胃痛,呃逆 中脘,內关,足三里 腹痛 天枢,中脘,气海 腰部痛点 肾俞,关元俞,命门, 委中,局部痛点 经痛 关元,中极,归来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3、刺络法(泻血法) 刺病所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 操作: 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远心端) →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0.5-1cm →迅速出针/停留1-2s,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消毒清理。 运用: 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用于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吐泻(中暑、急性胃肠炎)。 4.挑刺法 操作: (1)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人皮肤2-3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 (2)也可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白色或黄色),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3)也可以使针体与皮肤成30~60°角,将针尖压向皮肤,当压出凹陷时,快速将针尖挑起。连续挑刺,出现啪啪声,疼痛轻微,不出血或出微量血。 运用: 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小儿疳积、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刺激部位: 1.以痛为腧选点法 2.以脊髓神经分布特点选点法(颈椎病、甲状腺肿大,慢性前列腺炎、痔疮) 3.以脏腑器官病变选取相应腧穴法(背俞穴)) 泻热: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流行性感冒发热、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发热。 止痛:神经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