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碧螺春感受茶文化学生演示文稿示范.ppt

品味碧螺春感受茶文化学生演示文稿示范.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名茶碧螺春的产地要举办一次品茶文化节,以此介绍和推广碧螺春。 同学们,让我们来当本次文化节的形象大使“茶博士”吧! 老师提出的要求: 我们该怎样宣传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搜集资料:王一一 搜集视频:方爱爱 整理资料:刘珊珊 绘画指导:肖琪琪 我们组的分工是这样的: 我们的活动计划 1、通过网络和课外书等查找碧螺春的相关资料、观看制茶过程视频等方式,能说出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和制作过程。 2、在小组中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编辑,共同制作出碧螺春的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和演示文稿。 碧螺春的传说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品味碧螺春 文化 剪纸 书法 服饰 戏曲 诸子百家 怎样保护传统文化? 我们正在做的努力: 重视传统节日 正确书写汉字 申请文化遗产 我们的研究成果 信息来自: 碧螺春资料来源 /subview/7061/5091134.htm?fr=aladdin ? 茶文化资料来源 /view/8263.htm ? 图片和视频来自: ? 碧螺春图片来源网站 /i?src=360pic_strongq=碧螺春高清图片 炒制碧螺春的视频来源网站 /us/5187668shtml 碧螺春冲泡方法的视频来源网站 /show/Or419dJYTJ1aI5cH.html ? ?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