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补强冲击碾压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3区顶路基补强冲击碾压施工方案 1、概述 根据 [2004]17号文要求,路堤填至底基层底面标高以下70cm左右和路堑挖至底基层底面标高以下50cm左右需对路基进行冲击碾压补强,已进行强夯处理路堑段落不再进行冲击碾压补强。 2、冲击压实工作原理 (1)为提高高速公路路基强度,防止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重要的是在压实过程中减少土体空隙比,以沉降量和压实度共同控制土方施工质量。 (2)YZ20型冲击式压实机采用三边凸轮瓣状非圆柱体冲击轮,最大外径2m,最小外径1.8m,自重10~12t,工作速度是冲击力的可变因素,一般为10~15km/h。在运动过程中,冲击轮的高位势能转化为动能对地面进行冲击,从而对土体的深层产生较强的冲击能量。 3、冲击碾压前的准备工作 93区路床评定合格后,在其上铺筑一层素土(压实厚度控制在25cm左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3遍,测量放出路基边桩、中桩,进行冲碾前路基标高测量。 4、施工设备及人员安排 每一个工作面配备一台YT20冲击式压实机、一台装载机作为牵引车,一台平地机、一台推土机和一台洒水车,压实度检测工具一套,水准仪一台。 每个工作面配备技术员1名、测量人员2名、领工员1名及机械操作手。 5、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各计量段路基土方施工进度进行,95区第一层素土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该段冲击碾压施工。 6、施工工艺 根据冲击压实试验段确定的冲击压实遍数、碾压方式进行施工工艺控制。 6.1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用白灰把填土路基坡脚线撒好,压实机进行速度应控制在10~15km/h左右,从路的一侧面向另一侧转圈冲碾,冲碾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的冲序、逆时针交替进行,冲击遍数通过实验段确定。 6.2冲碾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行进速度,可用推土机平整后再进行冲击碾压,若冲碾过程中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均匀洒水后继续冲碾。 6.3冲击式压实机冲碾达到试验段确定的遍数,此段冲击碾压施工完毕。若局部出现因含水量大,造成反弹、翻浆的路基,立即进行挖松翻晒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补压。 6.4为保证冲击碾压效果,作业段落不宜短于100m。 6.5冲击碾压进行过程中,应派专人跟班作业,认真填写冲击碾压工作量记录表,做好压实遍数、压前高程、压后高程等检测工作。 6.6挖土路基应在欠挖20cm时进行冲击碾压。 6.7半填半挖路段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半填半挖路段时,填方区和挖方区可以分侧进行冲击碾压。当不能满足冲击机械正常工作宽度时,宜在填土高度和挖方路槽高度一致时进行冲击碾压。(详见附图《冲击碾压半填半挖路段》) 6.8软基处理路段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软基处理过的路段,宜在软基处理面上填土高度不小于1米时进行。(详见附图《冲击碾压软基处理路段》) 6.9冲击碾压控制标准 冲击碾压施工完后,对表层填土松散土体进行平整碾压,表层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下层压实度应达到93以上,冲击碾压遍数不少于20遍。 7、安全施工措施及文明生产保证措施 7.1安全施工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经常进行安全教育,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负责日常安全工作。 7.2文明生产措施 7.2.1认真贯彻文明施工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建立现场各种施工管理制度,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7.2.2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8、质量保证措施 8.1项目负责人直接抓质量,具体工作由技术人员负责。 8.2认真接受业主和监理的正确指导,对业主和监理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汇报处理结果。 9、施工注意事项 9.1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因机械调头范围较大,应尽可以有在路基形成较长的连续冲碾段进行,不但可以提高冲碾效率,也可避免因过多的“接头”而影响路基的整体均匀性。 9.2因冲击压实机的冲击能量大,路表30cm范围的土体含水量对冲碾效果影响较大。含水量过大时,容易形成弹簧、翻浆等,故需严格控制路表以下30cm内的含水量。 9.3当土地表面含水量较大时,易形成表面推移,与下部土体产生脱离现象。因此,雨后或表面含水量较大时应采取晾晒或其它措施降低表面含水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