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皮肤表面麻醉药在无痛穿刺中的应用进展.doc

论文:皮肤表面麻醉药在无痛穿刺中的应用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皮肤表面麻醉药在无痛穿刺中的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83-02 世界卫生组织 (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1986年)定义疼痛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被称为继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who和iasp联合提出: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在临床静脉给药、抽血、肌肉注射、胸穿、腹穿等各种治疗中,穿刺所致的疼痛感会给病人带来明显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在护理模式彰显“以病人为中心”的今天,提高无痛穿刺技术,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条件日趋完善,人们的“无痛”观念意识逐渐增强,为体现人性化服务,利用表面麻醉药物进行无痛穿刺研究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就皮肤表面麻醉药在无痛穿刺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皮肤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厚度约为 0.5~2.0mm,其中神经纤维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2]。因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仅在手背就有触点 2 5个,痛点达100~200个,所以穿刺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3],这是正常的皮肤固有的生理功能。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即每个人的疼痛阈值是不同的,疼痛表现差异。皮肤具有吸收功能,可以通过吸收药物使皮肤痛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下降,故用药后再穿刺导致的疼痛随之减弱或消失[4]。 2 不同类型局麻药的应用现状 局麻药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丁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等。局麻药的麻醉效能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相关,即麻药的脂溶性愈高,麻醉效能愈强;药物的ph值可影响起效时间及弥散性能,ph值愈大,其起效时间延长、弥散性能愈差;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愈高,其作用时间愈长。用于皮肤局部麻醉的外用药,大约1950年左右国外就已被开发出来[5]。因药物作用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同,各国专家研制的局麻药配方不同。 2.1 酯类局麻药为主:丁卡因具有穿透性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的优点而成为理想的经皮给药局部麻醉药[6]。由于单纯的局麻药麻醉深度和效能有限,有时达不到临床应用要求,mccafferty[7]随后发现,碱基形式的丁卡因脂溶性更高更易透过皮肤角质层,起效更快。1998年陈惠裕[8]等用盐酸丁卡因碱化凝胶涂擦穿刺部位皮肤做局部表面麻醉,45min后用 7号头皮针常规进行穿刺,镇痛率可达83%。其中就是加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适量使丁卡因碱化,促进丁卡因的渗透以增强麻醉效果。2000年刘成美[9]等将丁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卓酮凝胶应用于义务献血者的采血, 完全无痛率达88.3%。2001年余涛毅[10]等发现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可减轻静脉补钾局部疼痛。2002年贾爱芹等[11]发现:2 %丁卡因、20 %山莨菪碱、30%烟酸配制的混合液 1min能达到扩血管、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目的, 且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2003年long等[12]将丁卡因融合其他物质制成 0.238cm2的圆形贴,将该贴贴在手背30min后,实验组15个婴儿中有14个未表现出明显痛感,安慰剂对照组的17例婴儿中有6例未表现出明显痛感。 2.2 酰胺类局麻药为主:80年代瑞士astra公司最先推出了利多卡因-丙胺卡因低共熔混合物局麻药恩纳软膏(emla)[13],二者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从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14,15]。目前国产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克含利多卡因25mg、丙胺卡因25mg,其作用机理与恩纳软膏相似。1997年陈沄[13]等研制的处方为:利多卡因(4.14%)、苯佐卡因(1.86%)吐温-60(2%)、甲基纤维素(4%),此方也具有良好的麻醉作用。2000年susan等[16]研究表明,儿科病人静脉穿刺前,用2%的利多卡因和 1/100 000的肾上腺素进行麻醉来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疼痛是安全、快速、有效的。2003年徐颖颖[17]等在利多卡因中加入30%的乙醇和 5%甘油,最后滴加三乙醇胺调ph至7~8以增加利多卡因的渗透性,从而加强麻醉作用。2003年申丽芳[18]等自制的混合酊为75%酒精、2%利多卡因、18种氨基酸混合液,该制剂使用时按常规消毒方法用于静脉穿刺止痛亦有效。2007年廖月鲜[19]等简单地以0.5%碘伏和2%盐酸利多卡因按1:1配制,均匀涂擦穿刺部位皮肤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