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ocVIP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房 子 摘要: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应用广泛,很多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学习起数学来更是枯燥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上高效接受数学知识并有效地进行数学探究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多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现象,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策略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应用广泛,很多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学习起数学来更是枯燥的,单一的,无趣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部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便能高度畅通,学习时信息传输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当然,这种最佳状态,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聚精会神,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启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数学教学实践也证明,越是抽象乏味的教材,就越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对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求知欲作为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兴趣越浓,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越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答案。于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就必须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加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归纳起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使用以下的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从学生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新的知识课题。 例如,在讲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成语“破镜重圆”,并让要求学生解决以下问题:有一块圆形的镜子破碎后只剩下一块扇形的残片,现在要配制一个与原来相同的新的圆镜,有没有办法完成?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圆的知识,知道要配制新的圆镜,就需要知道圆镜半径的大小,但仅通过这块扇形残片怎样来确定半径的大小呢?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这个成语,所以会感到亲切,而该问题却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于是学生的探索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此着手,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2)揭露矛盾,让学生引起争论。 例如,在引入虚数i的概念之后,学生头脑中数系的范围就由实数扩展到了复数,而为了说明复数域内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并不能由实数域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直接推广得到,强调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于是可以给出如下的一个来自数学诡辩论里的例子: ,即出现了“-1=1”的矛盾。该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将实数范围内的开方运算直接推广到了复数范围内,而实际上,这种直接性的推广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这就是利用数学上的诡辩引起争论,揭露矛盾,发动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问题所在,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根源的兴趣。 (3)启发思考,发现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下列式子运算的结果:1+2+22+23+…+2n-1(n=1,2, …) 先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观察、猜想: 即:1+21=3→22-1 1+21+22=7→23-1 1+21+22+23=15→24-1 …… 请学生归纳、猜想一般性的结论: 1+2+22+23+…+2n-1=2n-1 接着给学生介绍“古印度太子发不出奖品的故事”。传说古印度有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这位发明者,让他自己选择奖品。发明者请求:“按棋盘上的格数,奖给他米粒,但须第一格给他一粒米,第二格两粒米,第三格四粒米,以下各格的米粒数是它前一格米粒数的两倍。”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就按棋盘上的64个方格计算应发给发明者的米粒数,计算结果使太子目瞪口呆,因为全国的存米还不够数! 再计算一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用计算器计算出的结果是: 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这么多粒米,若把它铺散在地球表面上,可以铺成9毫米厚的米层,难怪太子发不出这个奖品了! 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P53 最后要求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的一般性,这比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好的多。这样的教法既有趣味性的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能给学生造成较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诱导对学生进行“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教学方法,还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4)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和恰当的比喻艺术 前面讲到的“古印度太子发不出奖品”的故事就是一个利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