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同学们好 第八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一 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的概念,理解它是矢量点函数. 二 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 三 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四 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公式 ,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了解磁矩的概念. 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载流直导体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教学基本要求 磁感强度 一. 基本磁现象 中国在磁学方面的贡献: 最早发现磁现象:磁石吸引铁屑 春秋战国《吕氏春秋》记载:磁石召铁 东汉王充《论衡》描述: 司南勺?最早的指南器具 十一世纪沈括发明指南针,发现地磁偏角, 比欧洲的哥伦布早四百年 十二世纪已有关于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载 司南勺 早期的磁现象包括: 天然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一只能够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平衡时总是顺着南北指向。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或N极,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或S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把磁铁作任意分割,每一小块都有南北两极,任一磁铁总是两极同时存在。 某些本来不显磁性的物质,在接近或接触磁铁后就有了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磁化。 1820年 奥斯特 磁针上的电碰撞实验 电流的磁效应 运动的电荷 ? 磁现象与电现象有没有联系? 静电场 静止的电荷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 磁现象的电本质—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 奥斯特 运动电荷 运动电荷 磁场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有关. 实验发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沿某一特定直线方向运动时不受力,此直线方向与电荷无关. + 二. 磁 感 强 度 的 定 义 设带电量为q,速度为v的运动试探电荷处于磁场中,实验发现: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沿其他方向运动时 垂直于 与特定直线所组成的平面. 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垂直于此特定直线运动时受力最大. 大小与 无关 磁感强度 的定义:当 正电荷垂直于 特定直线运动 时,受力 将 方 向定义为该点的 的方向. 单位 特斯拉 + 磁感强度 的定义:当 正电荷垂直于特定直线运动 时,受力 将 方 向定义为该点的 的方向. 磁感强度大小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 P * 一、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流元在空间产生的磁场) 真空磁导率 任意载流导线在点 P 处的磁感强度 磁感强度叠加原理 毕奥—萨伐尔定律 1 2 3 4 5 6 7 8 例 判断下列各点磁感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 + + 1、5 点 : 3、7点 : 2、4、6、8 点 : 毕奥—萨伐尔定律 P C D * 例: 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 解 方向均沿 x 轴的负方向 二、 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的方向沿 x 轴的负方向. 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 P C D + I B 电流与磁感强度成右螺旋关系 半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 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 * P I B X I 真空中 , 半径为R 的载流导线 , 通有电流I , 称圆电流. 求其轴线上一点 p 的磁感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解 根据对称性分析 例: 圆形载流导线的磁场. p * p * 3) 4) 2) 的方向不变( 和 成右螺旋关系) 1)若线圈有 匝 讨论 * o I (5) * A d (4) * o (2 R ) I + R (3) o I I R o (1) x I S 三、 磁偶极矩 I S 说明:只有当圆形电流的面积S很小,或场点距圆电流很远时,才能把圆电流叫做磁偶极子. 例2中圆电流磁感强度公式也可写成 + + + + + + + + + + + + p R + + * 例: 载流直螺线管的磁场 如图所示,有一长为l , 半径为R的载流密绕直螺线管,螺线管的总匝数为N,通有电流I. 设把螺线管放在真空中,求管内轴线上一点处的磁感强度. 解 由圆形电流磁场公式 o o p + + + + + + + + + + + + + + + 讨 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