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基于补偿原理的控制系统(黄).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基于补偿原理的控制系统 不变性原理 控制系统的被控量与扰动量绝对无关或者在一定准确度下无关 几种不变性 绝对不变性 误差不变性 稳态不变性 选择不变性 基于不变性原理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成为前馈控制系统 1、技术思路 6.2.1 基本概念 例6.1 锅筒锅炉水位控制系统 例6.2 列管换热器的前馈控制 ?补偿过程如下图所示。 前馈控制与数学模型的关系 二、动态前馈控制 ?静态前馈控制只能有效抑制静态偏差; ?动态前馈控制不但能有效抑制静态偏差;而且能有效抑制动态偏差。 1) 动态补偿器设计 6.2.4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是有局限性的: ① 对补偿结果无法检测; ② 难以对每个干扰均设计一套前馈控制装置; ③ 一个固定的前馈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质量。 ?动态前馈控制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控制质量,但结构和参数整定均比较复杂。 ?只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反馈与静态前馈难于满足时。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2、组成原理及结构图: ?当负荷变化时…… ?对于前馈控制未能完全消除的偏差,以及未能引入前馈控制的其他干扰( 如物料进口温度、蒸汽压力等)…… 3、特点 ① 实现前馈控制作用的完全补偿的条件不变。(令Y(s)/F(s)=0即可。) ② 不会因引入前馈控制而影响反馈控制的稳定性。 四、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为了保证前馈控制的精度,常希望控制阀灵敏、线性等; ?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可满足以上要求。 3、应用举例: 思考题 * 其他反馈控制的缺点: ?无法将干扰克服在被控制量偏离设计值之前。 ?被控对象总是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量滞后,故限制了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6.1 概述 1、问题的提出 §6.2 前馈控制 ?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 ?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现出变化之前,控制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 ?这种前馈控制系统对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系统及时得多。 IG*=ID+IL-5.0 ID IG* IL IG 图6.3 前馈控制系统 (1)、检测:前馈控制测干扰;反馈控制测被控量。 (2)、效果:克服干扰,前馈控制及时,理论上可实现完全补偿;反馈控制不及时。 (3)、经济性:克服干扰,前馈控制只能一对一,不如反馈控制经济。 (4)、稳定性:前馈为开环,不存在此问题;反馈则不同,稳定性与控制精度是矛盾的。 2、前馈与反馈的比较 控制器的输出仅仅是输入F的函数,与时间t无关。 在图4-12中,令前馈控制器传函满足下式即可: 6.2.2 静态前馈控制 静态前馈的含义 其中Ma为扰动量,T2为出口温度,WO(s)为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Wf(s)为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Wd(s)为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 ?可实现对扰动的完全补偿,使被控量成为对扰动绝对不灵敏的系统。(不变性原理) 1、问题及办法 2、原理: 如下图,其中Gff(S)非纯比例环节。 2) 简单动态补偿器:导前-滞后环节 亦称为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1、方法的提出 3、特点及适用性 ?复合控制的好处:既发挥了前馈校正及时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抑制多个干扰并对被控量始终给予检验的长处。 4、前馈--反馈控制的优点 ① 只需对主要的干扰采用前馈补偿,大大简化了原来的纯前馈控制系统。 ② 降低了对前馈控制精度的要求,为工程上实现简单的前馈补偿创造了条件。 ③ 比纯反馈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温度速度快的特点。 ?因而是前馈控制中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 1、方法的提出 2、原理与结构图 * * *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