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二轮-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点: 危害: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农业生产。 (3)、调整: 1959—1961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4)、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 1965年石油自给(大庆、胜利、大港) 背景: 方针: 成效: 两大钢铁基地(武汉、包头) 除西藏以外都有了铁路 B、“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主要原因: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 1、国民经济的严重倒退 2、物质供应困难、市场供应紧张。 3、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一)表现: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文革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影响 (三)国民经济的起色:1973周恩来 (四)国民经济的复苏:1975邓小平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对经济进行整顿,73年经济出现起色。由于“四人帮”阻挠,再次遭到破坏。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就提出“全面整顿”。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迅速回升状态。由于“四人帮”阻挠,再次遭到破坏。 小结: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成就: 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53-57年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文革期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失误: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的“文革” ●50-7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1)科技成果: 国防科技领域: 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第一颗导弹 1967,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医学领域:1965,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业科技领域: 197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科技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2)“双百”方针提出: 含义: 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意义: 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目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 文化凋零 (3)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全面建设时期: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②十年文革时期: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表现: “停课闹革命” 中小学和大学的招生停顿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废除高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文盲与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重点 产业: 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区域: 东北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加工订货 经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