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曹静 摘要: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式、图表、程序等都是数学模型。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为了把数学模型与数学知识或是符号思想明显地区分开来.本文主要从侠义的角度讨论数学模型.即重点分析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关键词:数学模型的构建、应用 建模的策略、途径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如自然数“1”是“1个人”、“一件玩具”等抽象的结果.是反映这些事物共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等。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解题模式。 小学“数学模型”构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以“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叙述模式.并在教材中初步体现.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  (一)建模的策略  1.精选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建模的兴趣。  数学模型都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构建“平均数”模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4名男生一组.5名女生一组.进行套圈游戏比赛.哪个组的套圈水平高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如比较每组的总分、比较每组中的最好成绩等.但都遭到了否决(初步建模失败)。这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策略.于是构建“平均数”的模型成为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揭示了模型存在的背景与适用.的条件。   2.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育建模的基础。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多侧面、多维度、全方位感知某类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可能。如“凑+法”模型构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感知、积累的过程。首先学习“9加几”的算法.初步了解“凑十法”;接着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学习“8、7加几”的算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凑十法”更广的适用范围;最后学习“6、5、4加几”的算法.运用“凑十法”灵活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充分体验了“凑十法”的内涵.为形成“凑十法”的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跃进.抽象本质.完成模型的构建。   具体生动的情境或问题只是为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如果忽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组织.那就无法建模。如“平行与相交”一课.如果只是让学生感知火车铁轨、跑道线、双杠、五线谱等具体的素材.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当学生提取“平行线”的模型时.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形态各异的具体事物.而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型。“平行”的数学本质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距离保持不变”。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关注的目标从具体上升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通过如下活动来引导认识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动手实验思考:①在两条平行线间作垂线。②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③你知道工人师傅是通过什么办法使两条铁轨始终保持平行的吗?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平行的理解必定走向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从而构建起真正的数学认识.完成从物理模型到直观的数学模型再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构。  4.重视思想.提炼方法.优化建模的过程。  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都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它是数学模型的灵魂。如“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学.在建构体积公式这一模型的过程中要突出与之相伴的数学思想方法:一是转化.将未知转化成已知;二是极限思想。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体验.可以催化数学模型的建构.提升建构的理性高度。   5.回归生活.变换情境.拓展模型的外延。  从具体的问题经历抽象提炼的过程.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还原为具体的数学直观或可感的数学现实.使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不断得以扩充和提升。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模型.是通过研究“鸡”、“兔”建立起来的.但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同类事物一一列举。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继续扩展考察的范围.分析当情境、数据变化时模型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