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ppt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及教育 第一节 集合的基本知识 集合: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集合中的元素: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合、无限集合、空集合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集合间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差集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 (一)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2—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感知有限集合阶段:3—4岁儿童已逐步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知觉从泛化向精确过度 (三)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5岁儿童已能准确的感知集合及元素,并能初步理解集和子集的包含关系(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对集和子集作比较) 举例:并排放着三只机器猫,都拿着红旗,其中两只戴眼镜。问题:拿红旗的机器猫多还是戴眼镜的机器猫多? (四)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阶段: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分成子集(举例:从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图形中找出相应的图形) 能较好的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包含关系(类概念分类:蔬菜、水果、树木等)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的特点 学前儿童感知等价集合阶段性的特点 不理解阶段、过渡阶段、理解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的特点 数图: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 第四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一、分类的教学 二、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 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了解: 教育意义 重点: 教学要求、教学方法 难点: 教学案例及模拟授课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含义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一、分类的教学 (一)分类 根据事物的某种特征将其集合成类的过程 (二)分类的几种方法 按对象分类:物体的名称分类、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物体量的差异分类、物体的用途分类、物体间的联系分类、物体材料的性质分类、数量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具体概念的分类(如:将卡片中的汽车、卡车等进行归类)--小班、一级类概念分类(如:水果、车辆分别归类)--中班、二级类概念分类(如:交通工具、玩具、植物等分类)--大班 (三)教学要求 小班: 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和量(大小、高矮、长短)的差异进行分类(4个左右) 3.要求幼儿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一样”、“不一样”、“放在一起”、“都是”等 中班: 1.让幼儿按照某一物体量(宽窄、粗细、厚薄)的差异进行分类,不超过5个 2.让幼儿学习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 3.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合起来”“分开”“分成”等 大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如:大小和形状、形状和颜色等) 2.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初步理解类与子类的关系(盒子有大盒子和小盒子,盒子多,大(小)盒子少) (四)教学方法 操作:娃娃脸、送图形宝宝回家、插花 游戏:饼干专卖店、踩板 1.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 2.说明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3.按照范例和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4.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5.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扰条件,逐步提高分类难度(小班分类条件单一,中大班逐渐增加) 6.讨论分类的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五)分类教学中的注意点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境 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 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教学案例 小班数学活动:水果店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感知分类,认识区别大小。 2、初步积累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摆放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水果筐子、橘子、苹果、梨若干。 2、有去过水果店的经验,水果店录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回忆 1、播放录像,这是什么地方? 2、播放水果分类摆放的特写镜头,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分类摆放的相关经验。) 二、摆放水果 1、今天,我们也来开个水果店,好吗?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