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第七章 课程.ppt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课程》导学案;一、课程内涵;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类型;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分科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科学、哲学、艺术)选择一定的内容,并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课程。; 分科课程的优势: (1)分科课程由来已久,被称为传统??程。 (2)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并将在日后继续发展。 (3)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4)分科课程重视教师的作用。 ;不足: 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 ;2.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侧重于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优势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主动的。 (2)学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 (3)由于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积累了经验,而且各种能力、乃至人格、民主意识等都得到发展。 (4)活动内容重视儿童心理的逻辑,因此,儿童年龄越低,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  ;不足 忽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忽视教师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潜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非正式课”、“隐蔽课程” 潜课程包括;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校园环境等。 行为层面: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与学校的交往等。 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 观念层面:主要有校风、办学方针、教学风格、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等。;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 (1)在学习结果上,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2)在计划上,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3)在学习环境上,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 ;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主题的课程。; 2、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既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而是主张以社会为中心,即由教育者按照社会生活的需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儿童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就叫做核心,这样编订的课程就叫做核心课程。 ; 3、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课程论;(一)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2、赫尔巴特: 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 “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学科。 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兴趣,由此开设六类课程: 经验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兴趣(数学、逻辑学、文法学) 审美兴趣(文学、绘画、音乐) 同情兴趣(语言课程) 社会兴趣(公民、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兴趣(神学课程) ; 3、要素主义 30年代美国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19世 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思潮,代表人物 为杜威)的儿童经验论持批判态度。强调以 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 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 统编写教材。二战以后,以科南特为代表的 要素主义提出了改革美国教育的一系列建议。 ; 4、永恒主义 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传统学科”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 5、布鲁纳的结构化课程 布鲁纳等人认为,每门学科都有其内在基本结构。这些结构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是学科的核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