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doc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 江西省修水一中付小勤 332400 摘要:通过两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作者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 情境 整合 微型 创新 自学 信息 从2008年9月开始,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经过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积累了许多感受和体会。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教学情况,谈谈自己在实施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一、运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借助于社会互动,利用学习材料,建构意义而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知识还原为特有的情境或置于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情景中,从而促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在进行化学必修1中“氯气”的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发生氯气泄露的一组视频,并结合现场救援人员的处理措施,让学生思考:氯气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在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并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做出猜想、假设,进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将原本抽象陌生的内容转移到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降低了思维难度,经过分析讨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 在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反映教学时间紧张,甚至认为新课程将原来两年的教学内容放36学时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化学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必修I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如元素观、分类观、比较观)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教师对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为,在原来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擅长讲解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忽视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因此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例如,铝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教学一般需要三课时完成。在化学必修1课程中,教师能够在l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吗?怎样才能完成呢? 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铝及其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既是共性又是特性。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铝制饭盒不能盛酸和碱提出问题,再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接着演示打磨和不打磨的铝条分别与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从实验现象的不同,提出问题,说明原因,进而过渡到氧化铝及其性质的讲解;最后从氧化铝的制取说到氢氧化铝,进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抓住了核心知识,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不但学习了新的化学知识,也获得了新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微型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师的基本授课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标准的仪器设备,“金科玉律”般的实验操作规范和一起组合模式,偏重于实验操作的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相结合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构建微型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微型化学实验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国际公认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基本特征是仪器微型化和试剂用量少,具有污染少、现象明显、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用于教学实现的单人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直接从实验现象和教材中获取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做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文档评论(0)

150****8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