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协调配套不断增强我市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市政府咨询委湖州市农办联合课题组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来在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项目集中落地为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提供了不竭动力为认真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经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市政府咨询委会同市农办组成课题组深入县区和乡村走访调研并赴临海乐清
PAGE 19
深化综合改革 着力协调配套
不断增强我市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市政府咨询委、湖州市农办联合课题组
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来,在“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项目集中落地,为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提供了不竭动力。为认真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经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市政府咨询委会同市农办组成课题组,深入县区和乡村走访调研,并赴临海、乐清、义乌等地学习考察,在调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市领导参考。
一、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2010年以来,我市先后承担省级、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34项,到今年4月,已完成13项、深入推进21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2年为先行先试阶段,共开展农村改革5项、完成3项;2013—2014年为深化细化阶段,共承担改革任务10项、完成7项;2015至今为全面推进阶段,涉及农村改革的五大领域24项试点全面展开,已完成3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见附件)。农村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三农”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76.3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23.1亿元,年均增长3.99%,2014-2016年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第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实现了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区全覆盖,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率达80%,成为全省和全国的示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3288元提高到2016年的2650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73:1,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一)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6年多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牢牢把握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坚持以“两山”思想为指导,着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协调配套,最大限度释放了改革的综合效应。
1.明晰了农村集体产权的归属,农民生产生活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为农民留乡进城创造了制度条件。围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明晰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为农民留乡发展生产或进城落户都创造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一是基本完成“三权”确权。全市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全覆盖,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和农房确权发证基本实现“应发尽发”,在全省率先完成1038个村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资产股权确权颁证。德清县“农地入市”国家级试点敲响全国“第一槌”。二是建立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实现三县两区乡镇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覆盖,建成县级中心、镇(街道)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农户“四位一体”农村产权交易示范平台,2016年共有10类权种进入流转交易平台,累计交易2103笔、共计6.01亿元。三是开展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发“农田通”、“农宅通”、“农股通”、“产业链融资”等系列金融产品,推广“地权贷”、“林权贷”、“房票贷”等抵质押贷款产品,全市2016年末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余额22.83亿元、授信余额28.13亿元。
2.释放了农村资源的潜力,农村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流动,为农村新动能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创新,释放了农村资源潜力、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一批新型农业产业动能正在发展起来。一是“新主体”培植新模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6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17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1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5个。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农合联”体系。二是“新农人”创办新业态。以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学院为阵地,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级试点,累计培训职业农民7179人,认定7476人,培育农民大学生3033名。良好的农村资源开发前景,吸引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城乡创业人员到农村“双创”,创建诸如“安吉星·星创天地”等农村众创空间助推创业创新、引领新业态发展。三是“新资本”造就新龙头。工商资本和外资成为农业投资的重要支撑,仅2016年全市新引进农业大好高项目51个、开工项目55个、竣工项目49个,完成投资额40.03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挂牌上市8家。四是“新技术”注入新动力。全面实施省级农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改革试点,构建“1+1+N”产学研农技推广体系,年均推广新品种90个、新技术50项,累计签订“农技入股”协议20个。扎实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2016年完成5个示范区、52个示范主体建设。
3.激活了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得到加快推进,为农业新业态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