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北京教科院课件.ppt

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北京教科院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了,不但应让学生记住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更应是清晰的说明和明白的语言。应当注意的是,语文的许多“知识”并都是“定理”,比如,“论证方法”,《批评自我批评》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倒地属于那种论证方法?可见,重要的不是讲知识,而是讲为什么用和如何用知识,用知识解读文章。 ②教书本知识,更要教实用的知识 所谓实用实用知识,更多地表现为一 些方法性(过程性)知识。例如,前面提到的“单启单呈”“双启双呈”等,就可以属于方法性知识。再比如完成对诗文的“欣赏”所需要的知识,看下面的例子: 2008年北京高考卷试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 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 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原答案: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此答案重在提示要点,缺少具体答题的过程,不是标准答案。 修改后答案: 历来人们评价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悲怆。/杜甫诗的这种风格源于他的经历和情怀。/顾炎武这首诗之所以具有杜诗的风格特征,也是源于他的人生遭际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词的上阙“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书写的正是作者人生的不幸遭际;“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则表达的是他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内心苦楚。/这首诗的沉郁悲怆还体现在“是日惊秋老”和“愁眼见黄花”这两句的描写中。“秋老”“花黄”,心凝气郁。尤其是“逐客已无家”一句更显出其沉郁凝重的诗风。 答题思路: 杜甫诗作的特色→ 杜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结合诗句做类比分析→抓住表达情意的关键诗句说明其诗作的风格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鉴赏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一个过程,而完成这个鉴赏需要具有“过程性知识”。既然是与杜诗比较,当然首先要明确杜诗的特点,既然是与杜诗风格相近,就一定要说明两位诗人具有的相似经历,既然是鉴赏诗作风格,就一定要依托诗句,有时还需要结合诗人经历和作品背景等相关材料。而如何建立二者的比较点,并结合诗作进行分析,是掌握这一“过程性知识”的关键。 ③教知识,重在教学生“学”知识 所谓教学生“学”知识,一是要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先实践,再总结;二是要以学生自己认识为主,自己总结为主,教师在需要时给予适当指导。例如,前面提到的2008年北京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可以先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独自作答;之后只给答案要点,让学生比照自己的答案找问题,循规律;最后给出几个各有“说法”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比较,提升对“鉴赏”的认识。 第四步,通过布置作业,实现课后扩展。 ①推荐三篇文章课下阅读:《重山间的田园》(余秋雨),《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林语堂),《重读陶渊明》(吴泽顺)。 ②写一个短文《陶渊明,我想对你说》。(400字以上。 这节课,首先有与文本的对话,其次,有展开对话并使对话深入进行的合适的话题,第三,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学生的生活积累。当然,这节课“对话场”形成的关键,是带有矛盾性的问题设计。 2.课堂上有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教学规定的内容落实在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过程当中。 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的办法,呈现解决的过程。 课例分析(黄春)21分40秒-35分38秒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基于学情做教学设计。首先确定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人物的现实意义、作者的真性情。 其次,让学生先写阅读感受,在网上交流,生成学生的“阅读初体验”,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再次,以学生的“体验”为出发点,结合文本、结合教师的阅读感受通过讨论,将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做出分析,并给予提升。最后,通过作业,让学生去生成新的更多的体验和不同的理解。 房山北师大良乡附中作文指导课 课题:深入分析·展开论证— 深入论证专题 (针对学生写议论文存在的只会罗列事实,不会深入分析的问题) 问题举例一: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