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lxy.ppt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肌红蛋白(1条多肽链)与血红蛋白(4个亚基,具有完整的四级结构)空间结构有较大差异,其功能也不相同 Mb Hb 多肽链(亚基)数 1 4 空间结构 三级 四级 血红素辅基数 1 4 结合氧分子数 1 4 协同效应 无 有 氧离曲线 直角双曲线 S形曲线 功能 储存氧 运输氧 Mb和Hb结构与功能的比较 Hb与Mb的氧解离曲线 氧饱和度 静脉血 动脉血 氧分压 P50 100% - Hb Mb 2. 血红蛋白构象变化与结合氧 Hb与Mb一样能可逆地与O2结合;但Hb第一个亚基与O2结合,可促进第二、第三个亚基与O2的结合,前三个亚基与O2结合,又大大促进第四个亚基与O2结合。 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 (positive cooperativity) 如果是抑制作用则称为负协同效应 (negative cooperativity) O2 血红素与氧结合后,铁原子半径变小,就能进入卟啉环的小孔中,继而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动。 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三)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蛋白质构象疾病:若蛋白质的折叠发生错误,尽管其一级结构不变,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仍可影响其功能,严重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疯牛病 老年痴呆症 亨丁顿舞蹈病 人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克-雅病) 折叠错误 相互聚集 淀粉样纤维沉淀 毒性 蛋白质构象疾病的作用机理 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引起的一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病变。 正常的PrP富含α-螺旋,称为PrPc。 PrPc在某种未知蛋白质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全为β-折叠的PrPsc,从而致病。 PrPc α-螺旋 PrPsc β-折叠 正常 疯牛病 疯牛病中的蛋白质构象改变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Protein 一、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的性质 蛋白质两端的-NH2和-COOH以及侧链中的某些基团均可以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解离为带正电或负电荷的基团。 Pr COOH NH3+ Pr COO- NH3+ Pr COO- NH2 pH=pI pHpI pHpI +OH- +H+ +OH- +H+ 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二、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可自1万至100万之巨,其分子的直径可达1~100nm,为胶粒范围之内。 颗粒表面电荷 水化膜 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在等电点的蛋白质 水化膜 +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不稳定的蛋白质颗粒 酸 碱 酸 碱 酸 碱 脱水作用 脱水作用 脱水作用 溶液中蛋白质的聚沉 三、蛋白质变性、沉淀与凝固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1.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造成变性的因素: 变性的本质: ——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化学因素: 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生物碱、 尿素、胍、重金属 物理因素: 热、紫外线、超声波、剧烈振荡 应用举例: 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 此外, 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天然状态,有催化活性 尿素、 β-巯基乙醇 去除尿素、 β-巯基乙醇 非折叠状态,无活性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会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2.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分离纯化、解毒 应用: 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3.蛋白质的凝固 (protein coagulation) 四、蛋白质的光谱吸收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