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新生儿发热马秀琴.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新生儿发热 马秀琴 定义 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症状,新生儿的正常核心温度(肛温)为36.5~37.5℃,正常体表温度为36.0~37.0℃,人们通常将新生儿的核心温度高于37.5℃定义为发热。 特点 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 皮下脂肪少,血管多 散热快 出生1小时体温降低2.5℃在适中温度下逐渐回升,一般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 机制 新生儿产生发热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们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紊乱造成的。体温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容易波动,易发生低体温,也容易发热。新生儿对发热耐受性差,体温过高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暂停,严重者引起惊厥、脑损伤甚至死亡。 体温测量的的方法和部位 测量的部位 肛温 腋温 颌下温 腹股沟温度 耳温 皮温监测 直肠温度最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常采用直肠测量法。测直肠温度时,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臀部,用鞣酸软膏润滑后将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2~3cm,3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擦净后检测读数并记录。 肛温 测肛温的缺点:新生儿直肠较短,肛表插入的深度不易掌握,加上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如不小心可造成直肠穿孔。如操作谨慎轻柔,则可避免 。 腋窝有丰富的血管,测得 的温度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但比肛温略低 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肘过胸,尽量紧贴皮肤,同时护士在旁扶持测量侧上肢以 夹紧体温计,测量时间5分钟。 腋温 腋温测量简单易行,对新生儿干扰小,临床 最常应用 颌下温 测量的方法: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颌下与颈部皮肤之间夹紧,5分钟后取出。 颌下测量体温的优点: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论任何季节都方便测量,简便、安全、快捷。 颌下测量体温的缺点:是不易固定,易造成体温表脱落,影响结果,应有护士在旁协助。 腹股沟温度 测量的方法 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腹股沟中l/3 与内1/3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体温计方向与腹股 沟平行并紧贴皮肤,同时使该侧大腿内收,紧靠腹壁,如 腹股沟处有尿、汗液时,应先擦干,5分钟后取出。腹股沟 温度与腋温接近,避免测腋温解衣的繁琐,简便易行 耳温 方法: 用特制的红外线耳式体温计,通过测量鼓膜及周 围组织的红外线辐射来了解体温。将被测新生儿的耳廓轻轻向后上方拉,外耳道暴露,将红外线耳式体温计的探头轻轻插入耳道并向下压,按下测量开关,1秒后取出,检视读数,记录耳温值。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温无创伤、操作方便,可在1秒内读到准确数据。由于鼓膜及周围组织靠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且鼓膜下部和下丘脑同由颈内动脉供血,红外线耳温计外耳道测温法所得体温可较好地代表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因此,红外线耳温计是一种较适合新生儿体温测量的便捷方式。测量时要使用一次性保护胶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皮温监测 方法: 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将热传感器电极轻贴在皮肤上记录皮肤温度,对新生儿干扰小,随时可以监护新生儿的体温。 缺点: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常见原因和鉴别诊断 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发热 当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新生儿室或母婴同室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新生儿暖箱温度控制不当、光疗时温度过高、放置新生儿的辐射抢救台皮肤温度电极过松或脱落时.可引起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原因是新生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低下,不能迅速启动散热机制,扩张外周血管,通过增加外周循环散热降低体温;新生儿的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足月儿环境超过30℃或腋温大于37.2℃时才开始散热,早产儿的汗腺发育更差,因此,也不能通过出汗促进身体散热。 新生儿脱水热 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IC,患儿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应与新生儿感染引起的发热鉴别,前者体检无脐部及其他感染灶,心肺听诊正常,无感染中毒症状,血象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发育不完善,哺乳少,更易发生本病。待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