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docx

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5 卷 第 2 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35 No.2 2015 年 3 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2015 班 固 的 “ 赋 颂 ” 理 论 及 其 《 两 都 赋 》 “ 颂 汉 ” 的 赋 史 意 义 何新文,王 慧 (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汉儒言《 诗》 有“ 美、刺” 之义,影响至赋即为“ 讽、颂” 二端。 西汉赋偏重于讽,东汉赋主于颂,而完成这 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 生逢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 诗》 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 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 颂汉” 为旨归,所谓“ 述叙汉德”、“ 润色鸿业”、“ 光扬大汉”,不仅实现了汉赋由讽 而颂的转圜,也从此奠定了盛世而赋的“ 赋颂” 传统,颇具“ 赋史” 意义。 关键词:美刺与讽颂;班固赋论;汉颂;《 两都赋》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433X(2015)02-0136-07 汉儒言 《 诗》, 多持美、 刺之说。 后世论汉代 《 诗》学者,也大都认同这一特点。 如郑玄《 诗谱序》 谓:“ 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 其恶”。 孔颖达《 毛诗正义》 则解释说:“《 风》 《 雅》 [ 1 ] 262 之诗,止有论功颂德、刺过讥失之二事耳” 。 至 清程廷祚《 诗论》 更指出:“ 汉儒言《 诗》,不过美、刺 [ 2] 况、屈原“ 皆作赋以风”, 批评宋玉及相如、 扬雄等 “ 没其风谕之义”。 以上论者都是以“ 讽谕” 为标准 来评价辞赋的艺术高下。 然而,当历史进入东汉前期,赋的创作及理论发 生了变化。 促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就是班固。 班固生逢中兴之盛,既承儒学传统,又受社会清明、 二端” 。 然而,若进一步考察,这汉儒所言“ 美、刺 帝王倡“ 颂” 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 颂” 二端”, 各家之说并不一致。 比如同是一篇置于 《 风》诗之始的《 关雎》,《 毛诗》 说是颂“ 后妃之德”, 鲁、齐、韩三家则断之为“ 刺” 诗。 《 毛诗序》 以美、刺 解释作品的题旨,《 国风》 与二《 雅》 之中,注明刺诗 [ 3] 为旨归,从而实现了汉赋由“ 讽” 而“ 颂” 的转圜,也 由此奠定 了 盛 世 作赋 的 “ 赋 颂” 传 统, 颇 具 赋 史 意义。 一、班固时代的重儒尊经思潮与文学的“ 颂汉” 132 首、美诗 35 首 ,原本也是刺诗多于美诗。 之风 汉代《 诗》 学的“ 美、刺” 理论,对于两汉赋创作 和评论的影响也存在或偏“ 讽” 或重“ 颂” 的差异。 如就作赋而言,西汉赋自枚乘《 七发》 以“ 要言妙道” 戒膏粱子弟,已初具讽谏性质;接着,司马相如之赋 又“ 曲终奏雅”,寓颂于讽;再到扬雄在成帝时奏《 甘 泉》《 校猎》 《 长杨》 《 河东》 “ 以风”, 则所谓“ 讽谏” 已成为其“ 四赋” 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目的。 如就赋 的评论而言,西汉赋论家更明显偏重于“ 讽”。 如司 马迁, 是 在 诗 可 怨、 颂 之 间 “ 最 早 两 面 不 兼 顾 的 [ 4] 人” 。 关于《 诗》 《 骚》, 他强调“ 周道缺,《 关雎》 [ 5] 509 从光武至明帝、章帝的东汉前期(25 -88 年), 是一个相对政治清平、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 期,史称“ 光武中兴” 与“ 明章之治”。 这六十多年 间,正是班固(32 -92 年) 生活与创作的主要时期, 因此也不妨称之为“ 班固时代”。 这一时期,思想文 化领域与西汉相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不仅儒家思 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稳固,而且经学与谶纬结合,社 会上流行着宣扬符命祥瑞、歌颂大汉皇朝的思潮。 文学领域也因而充满神学意味与以“ 颂美” 为主流 的“ 颂汉” 之风。 作。 仁义陵迟,《 鹿鸣》 刺焉” [ 5] 3314 [ 5] 3314 ,“ 作辞以讽谏,连 。 论汉赋,他第一个将 ( 一) 光武明章诸帝 “ 爱 好 经 术” 与 提 倡 “ 颂 德”、反对“ 刺讥”。 “ 讽谏” 纳入其间,说“《 子虚》 之事、《 大人》 赋说,靡 [ 5] 3317 东汉初定,百废待兴,但统治者首先加强了对政 丽多夸,然其指风谏” [ 6] 357 [ 6] 3575 。 此后,扬雄“ 以为赋者, 。 刘向父子《 诗赋略序》 说荀 治思想领域的建设。 如《 后汉书? 儒林列传》 载: “ 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