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全)..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简介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点 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背景 四、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价值 五、互联网金融热的冷思考 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一)互联网金融VS金融互联网 将互联网机构从事金融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处于动态演进当中 以技术引导的产业变革,往往始于挑战,终于融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帕累托改进。互联网金融概莫能外。 特点 (一)机构虚拟化 (二)渠道电子化 (三)信用数字化 (四)服务便捷化 (五)对象长尾化 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1、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如快钱 2、有担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支付宝 (二)P2P网络借贷 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撮合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平台进行借贷交易的融资服务模式。 纯中介线上模式:如拍拍贷 复合中介型线上模式:如人人贷 线下认证模式:如合力贷 P2P平台下的债权转让模式:如宜信模式 (三)众筹模式 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其含义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 众筹模式主要分为捐赠、奖励、预购+团购、股权、债权五种模式。如众筹网、追梦网等。 (四)大数据金融 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社交网络的用户信息和行为习惯的分析处理,形成网络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算模型,并据此向网络商户发放订单贷款或信用贷款。 1、平台金融模式:如阿里小贷 2、供应链金融模式:如:京东商城 (五)网络理财 投资者或家庭通过互联网获取商家提供的理财服务和金融资讯,以实现以实现个人或家庭资产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 典型代表是以“余额宝”、“活期宝”、“放心宝”等为代表的各种“宝宝军团”。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 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代表是融360、91金融超市、大童网等 (七)网上银行 (八)纯网络金融机构 直销银行、网络保险公司、网络证券公司等。代表是众安在线保险。 直销银行是指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银行。 三、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背景 (一)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发展的宏观背景 1、固有的金融压抑环境 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金融管制过多、利率限制、信贷配额以及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 2、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 (二)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发展的技术背景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互联网的长足发展成为可能。 (三)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发展的经济背景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网络消费成为主流。 四、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价值 (一)平等普惠价值 互联网是从技术上优化了金融服务手段,从而使金融业回归了其服务业本源,也使得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具备了新的可能性和新的途径。 (二)公平民主价值 互联网金融被喻为“金融行业的搅局者”,利于改变大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格局,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民主竞争。 (三)效率秩序价值 1、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推动传统金融体制的改革 五、互联网金融热的冷思考 (一)难以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 中国的“信息鸿沟”将长期存在。 (二)难以实现真正的金融脱媒 1、信息时代的信息不对称 2、金融中介仍然不可或缺 (三)难以唤醒真正的理财意识 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的对金融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价或者对风险揭示的教育。 (四)难以实现概念的普适性 互联网金融热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基于中国特殊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理论难以具有普适性。 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分析 (一)没有改变金融的核心功能 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进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现代金融功能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仍是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内涵 金融的核心属性是风险控制,不管互联网多么发达,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对风险进行严密的管理。 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础理论不变,审慎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主要监管方式也都适用,但具体监管措施与传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