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人员聚集场所的概念 指从事社会活动超过50人(含本数),且建筑面积超过200㎡(含本数)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是指:供人员娱乐、休闲的公共场所。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即凡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火灾,都可能因失火人员报警晚、火势发展快、烟浓毒气重、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大量人员死伤。而我们如果再对此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到有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从业者消防安全素质低,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二是消防监督部门在繁重的工作中出现了漏洞;三是灭火救援人员作战能力不强,人员救助方法不科学,错过了最佳时机。 实践证明,这三个因素是存在的,我们消防队伍在火场上,一旦因为我们灭火救援指挥员缺少一定的消防业务理论基础,缺少一定的战斗经验,从而在战斗决策上出现失误,将应该救活的遇险人员而没能救活,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在工作上的最大失职。 1.在高大建筑空间内,初期的物质燃烧在大量空气的帮助下,易形成急剧发展的火势,沿着可燃物的走向,在水平蔓延之后,迅速向高处发展,形成立体火灾。 2.设有共享空间的大型商场、候机、候船、候车大厅,火灾中燃烧易在共享空间内形成的“烟囱”效应,极大地助长火势向高处发展的强势,使局部火灾瞬间发展成立体火灾。 (二)烟雾四处流窜,易造成火势蔓延 因火灾而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弥漫了室内上部空间的同时,会在热压力的作用下,沿室内走廊和建筑间的通道向四处流窜,由此随着烟雾浓度和热量的不断升高,严重地威胁着被烟雾弥漫房间及楼层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通道数量少,人员疏散困难 学生宿舍、工厂员工宿舍、医院住院处、地下娱乐厅、地下商场、互联网吧等场所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被困人员心理惊慌、争相四处逃命,结果受有限通道的制约,使大多数人员都集中在出入口处,将疏散通道堵塞,谁也脱离不了险境。 (四)烟浓毒性强,易造成人员伤亡 地下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明火燃烧经过一段时间后,因空气不足慢慢转入阴燃,便产生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游离碳形成浓烟。此外,产生的另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和由高分子材料经过燃烧而生成的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氨气、光气等有毒气体,大量地混合在浓烟之中,加大了烟雾的毒性,当遇险人员受到浓烟侵袭后,就可造成大量遇险人员窒息、中毒而伤亡。 (五)起火点隐蔽,易死灰复燃 其因素: 一是由燃烧生成的大量烟雾无处扩散,全部聚集在着火空间内,将起火点笼罩在浓烟中,故使起火点隐蔽起来。 二是室内空气中氧的含量满足不了燃烧的需要,使明火转入暗火,即阴燃状态,故使侦察的人员在浓烟中很难发现起火点。 三是空气突然涌入,极易将暗火变成明火,使火势瞬间扩大,影响对遇险人员的救助行动,以及给救助人员造成生命的危险。 (六)人员高度集中,疏散任务重、难度大 遇险人员多半是学生、病人、闲散人员和旅行人员,而且,在这些人员之中女性人员将占多数,这种人员成分在突发的事件中,表现出的特点是,惊恐慌乱,情绪难以控制。消防救援措施一旦处置不当,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判断火情的参考依据: 1.遇险人员数量、所处大概位置及受火势威胁的程度。 2.火灾燃烧的时间、燃烧物质的性质与特点。 3.场所建筑物结构或环境的特点,消防设施技术状态及疏散通道畅通情况。 4.火势发展及烟雾流动方向。 5.到场力量及装备器材的种类、数量和技术性能等情况。 1.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条件:火灾燃烧面积小,遇险人员数量少,且受火势威胁的程度较轻,火势发展缓慢,到场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充足。 力量部署: 一是组织人员救助小组,指派有经验的消防员带队,针对人员被困的部位,从不同角度、不同楼层,利用各种人员救生器材实施人员救助行动。 二是根据火势发展的方向,在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安全畅通条件下,在着火楼层和着火楼层的上层、着火楼层下层的有利部位,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发展,围歼火灾。同时,安排力量掩护人员救助小组的救人行动。 2.先救人、后灭火 条件:火灾燃烧面积趋于快速发展状态,遇险人员受火势威胁的程度严重,到场消防灭火救援力量略显不足。 力量部署: 组织若干人员救助小组,由有经验的干部或消防员带队,在水枪手的掩护下,建立安全的人员疏散通道或开辟人员避难安全区,全力实施人员救助行动。 一般情况下利用各种举高消防车由着火建筑的外部营救遇险人员最为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