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降水常按照使空气抬升的原因分为对流性降水、地形性降水、锋面性降水和气旋性降水,习惯上把它们分别称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与气旋雨。 地形雨 空气在迁移途中,因受地形作用而被抬升,动力冷却而成云致雨。降雨特性随空气自身温湿特性,运行速度以及地形特点而异。 土壤含水量 凋萎含水量 植物无法吸收土壤水分而凋萎时的含水量。大于凋萎含水量的土壤水分为有效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含水量。低于此值,土壤水分交换以水汽状态进行。 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高于此值,多余水分以重力水下渗。 饱和含水量 土壤空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蒸发过程 在洪水期水位较高无法采用流速仪测流,常采用浮标测速方法。一些测站应用超声波测速方式,观测断面流速和流量。 当水文资料缺乏和不充分时,需进行洪水调查。 蒸发器 蒸发实验站 飘浮水面蒸发观测试验场 径流是指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雨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川,最终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第六节 径流 一、径流形成过程 降雨开始时,一部分滞留在植物枝叶上,称植物截留。 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 当降雨强度超过了土壤下渗能力时,产生的超渗雨沿坡面向低处流动,称为坡面漫流。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后的雨量进入溪沟,最后成为流域出口径流,这部分径流称为地面径流。 表层土壤的含水量首先达到饱和后,继续下渗的雨量沿饱和层的坡度在土壤孔隙间流动,注入河槽形成径流,称为壤中流(表层流)。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R2 R1 f E P 包气带 通气层 径流形成过程(流域产流) ΔV R3 潜水层 浅层地下水层 R4 深层地下水层 压力水层 降水 蒸发 下渗 植物截留与洼蓄 地表径流 壤中径流 潜水 深层地下水 河流 进入河网的水流,从上游向下游,从支流向干流汇集,最后全部先后流经流域出口断面,这个汇流过程称为河网汇流。 坡面汇流 河网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 流域出口 雨量器是直接观测降水量的器具,它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承雨器口径为200mm,分辨率为0.1mm。 一般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 1、雨量器 雨量筒 称重式 可连续记录降水重量,包括雪、冰雹及混合降水。 虹吸式 记录累积雨量曲线。 翻斗式 翻斗每承接0.1mm雨水向记录器输送一个脉冲信号。较为适用作遥测雨量计。 2、自记雨量计 翻斗式雨量计 ???????????????????????????????????????????? 称重式式雨量计 虹吸式雨量计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 承雨器 时钟 虹吸管 记录纸 容器 浮子 储水瓶 自记笔 气象雷达利用云、雨、雪等对无线电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根据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回波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变化趋势等资料,可预报探测范围内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及起迄时刻。 3、雷达探测 目前水文业务利用地球静止卫星云图资料。在卫星云图上,一些天气系统可以根据特征云型分辨出来。 4、气象卫星云图 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流域上的平均降水量 五、流域平均雨深计算 加权平均法(泰森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均匀时,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流域平均降水量式中,fi/F 表示第i 雨量站的面积权重。 泰森法划分雨量站控制面积示意图 。 。 。 。 f1 f2 f3 f4 P1 P2 P3 P4 某一流域有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1) 勾绘n -2个锐角三角形 (2) 绘制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 (3) 量算n个雨量站的权重面积f1, f 2, … f n 等雨深线图法 当流域上雨量站分布较密时,可用等雨深线图来计算流域平均雨深。 式中, fi —两条等雨深线间的面积;Pi —fi 上的平均雨深。 第四节 下渗 在地下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称为饱和带;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饱和,称为包气带。 存于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土壤水,饱和带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一、饱和带和包气带 吸湿水 土粒表面分子力所吸附的水分子称为吸湿水,不能流动也不能被植物利用。 薄膜水 由土粒剩余分子力所吸附在吸湿水层外的水膜称为薄膜水,不受重力的影响。 二、土壤水 毛管水 土壤孔隙中由毛管力所持有的水分。由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