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土力学课件土的力学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土力学课件土的力学性质.ppt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2.3 基底附加压力 —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天然 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 基底附加压力是指基底压力中减去开挖基坑前土层的自重应力后的剩余压力。 2.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3.1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 应力 3.3.2 矩形荷载和圆形作用时的地 基附加应力 3.3.3 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作用时的 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等荷载通过基底压力在地基 中引起的应力增量——是由附加压力引起的应力。 研究的原理:假设地基土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 限线性变形体,依据弹性理论解答。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矩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条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圆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基本解 叠加原理 布辛奈斯克? ?(1842-1929) 竖直集中力-布辛奈斯克解答: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数学、物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都有贡献。 §2.3.3.1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y z M z R β x x o r α ? M? y ? ?y ?yz ?xy ?zx ?x ?z P 1.竖直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1885年,布辛涅斯克[法]用弹性理论推导出半无限弹性体在铅直集中力P作用下,任一点M有6个应力分量σx、σy、σz、τxy、τxz、τyz 其中竖向应力分量σz对计算地基变形最有意义,其计算公式为:教材P53公式3-10、11、12 著名的J.Boussinesq课题 教材P54,公式3-14 P P作用线上 在某一水平面上 在r﹥0的竖直线上 ?z等值线-应力泡 0.1P 0.05P 0.02P 0.01P 应力泡 竖直集中力-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解答: σz呈轴对称分布 铅直集中力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σz,分布规律: (1)集中力P的作用线上(r=0),当z=0时,竖向附加应力σz →∞,随着深度增加而σz逐渐减小; (2)在深度z为定值的水平面上 竖直附加应力σz呈钟形分布,在集中力的作用线上( r=0处)最大,随水平距离r的增加σz逐渐减小。这一分布形态随着深度z增加保持不变,但峰值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布范围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从上述分析可见,集中力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向下及四 周传播扩散。离集中力作用点越远,竖向附加应力σz愈小。 故此,将σz随深度和水平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称为附加应力的扩散现象。 当地基表面由多个相邻的铅直集中力作用时,可分别计算各个集中力在土中引起的附加应力,然后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求出附加应力的总和 两个铅直集中 力作用下地基 中σz的叠加 ?y ?yz ?xy ?zx ?x ?z y z x o M x y z r R β M? α 2.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西罗提(V.Cerruti)公式 §2.3.3.2 空间问题 1.矩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作用 po M 矩形基础受竖直均布荷载作用角点下 附加应力系数?c(与z/b和L/b有关)教材P60表2-4 (1)角点下某点附加应力计算 (2)地下任意一点附加应力计算(角点法) 例3.2 图示12.0×6.0m2的矩形基础,其上作用竖直均布荷载P=100kPa,试求(1)图中所示基础中心O点下0、3、6、9、12m深度处竖向附加应力σZ,并绘出σZ沿深度分布曲线; (2)基础中心AB线下深度z=6.0m的水平面上(距中心垂线为0、3、6、9m)竖向附加应力分布。 解:(1)基础中心O点下的附加应力 利用角点法,应通过O点划分为4个相同的小矩形,l1=6m,b1=3m,则σZ =4?c P,具体各点处计算列于下表。根据计算绘出沿深度分布曲线1)。 Z(m) l1/b1 z/b1 ?c σz =4?c (kPa) 0 3 6 9 12 6/3=2 0 1 2 3 4 0.250 0.200 0.120 0.073 0.047 100.0 80.0 48.0 29.2 18.8 E F H (2)深度z=6m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计算仍运用角点法,通过计算点划分矩形,具体计算列于表中。依2)的计算结果,基础中心点o下6m深度处的σZ =48.0kPa,根据计算绘出沿水平方向的分布图 计算点 l1/b1 z/b1 ?c σz(kPa) A(B) 6/6=1.0 1.0 4×0.175 35.0 C 9/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