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帕金森病康复.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帕金森病康复.ppt

四、下肢训练 1、屈髋屈膝运动 2、直腿抬高运动 3、下蹲运动 4、踢腿运动 五、躯干训练 桥式运动——患者仰卧 位,双腿屈曲,双足紧 贴床面,为防止滑动, 宜由治疗师或家属扶 住,慢慢地抬起臀部, 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 下 六、翻身训练 如往右侧翻: 1、头转向右侧 2、左手搭向右侧 3、左腿放在右腿上 4、利用身体旋转的惯性 进行翻身 七、关节活动度训练 手膝位支撑下,重心 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移动,使肩、肘、 髋、膝得到锻炼。 八、平衡训练 坐位、跪位、站立位下 分别进行重心前后、左 右、侧方移动 九、起坐训练 起坐四步曲: 伸胳膊 弯腰 撅屁股 起 十、步态训练 起步时先足跟着地再足 尖着地,跨步要尽量 慢,两上肢尽量在行走 时做前后摆动。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 帕金森病 -21世纪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致残性疾病 你不知道的帕金森患者? 帕金森病--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的铁拳让地球颤抖 帕金森病却让他颤抖 “帕金森病同其他疾病不同,没有人会感到痛苦,只是让你感觉到无法控制的颤抖”     ----拳王阿里 帕金森病的希望与畏惧 “左旋多巴是治疗药物的“金标准”;几乎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它开辟了帕金森病治疗的新时代” “但很快人们发现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蜜月期”是短暂的,而随后而至的副作用是令人畏惧的” ----王新德《帕金森病》 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因发现多巴胺在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作用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一 .概述 又叫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损伤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反应异常。 病理 锥体外系是大脑管理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系统。正常人体管理运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锥体束,它所管理的运动是意志可以控制的,如写字、取物等,称作随意运动;另一个就是锥体外系,它所管理的运动是意志不能控制的,如睡眠中无意识的翻身,写字时姿势的变化等,不需要脑子去控制自己就完成了,称为不随意运动。 帕金森病可以说是不随意运动出了大问题,因此肢体动作发僵、不协调、不灵活。 锥体外系包括的范围很广,最重要的结构是大脑内的苍白球、纹状体以及中脑的黑质。纹状体-黑质系统的完整是保持正常协调运动的必要条件。纹状体-黑质系统的通路主要产生两种神经递质,一种是多巴胺,另一种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多巴胺则有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正常人这两种神经递质会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帕金森病的病人由于黑质细胞锐减,所以多巴胺的产生减少,可是乙酰胆碱的水平仍维持不变,结果两种物质的动态平衡被打乱,从而就出现震颤、强直等一系列锥体外系症状。 二.流行病学 一般在58-62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50-79岁占绝大多数,男女比为4:3; 此病致残率高,发病1-5年后,致残率为25%,5-9年达66%,10-14年时可超过80%。 病因 原发:年龄老化;环境因素;遗传 继发:脑炎;中毒;动脉硬化 帕金森病的分类 原发性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幼年型帕金森病 继发性帕金森病 感染性、药物性、血管源性、肿瘤性和其他继发 病因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橄榄桥小脑和脊髓小 脑变性等 多系统变性(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hy-Drager 综合征、纹状体 黑质变性 、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主要功能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 2、语言障碍 3、吞咽障碍(吞咽动作启动困难) 4、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激动) 5、其他(多汗、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颜色潮红、心悸、多汗、多尿、下肢水肿等自主神经症状) 三 临床表现 以震颤起病 由远端开始 逐渐发展至对侧 两侧肢体症状的不对称性是帕金森的临床特点之一 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 手指、上肢、下肢、口唇、舌头都可出现,安静时十分明显,一活动就会消失,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手指震颤如果幅度较大,尤其是大拇指,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形式,叫作“搓丸样震颤” 运动功能障碍 (2)肌强直 病人觉得全身发僵,动作不灵活,如果去测试病人的肌肉张力,可以发现“齿轮状”的阻力或是均匀一致的“铅管样阻力”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