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胃癌中医护理方案.ppt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福泉市中医医院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二)吞酸、嗳气 (三)腹胀 (四)便溏 (五)便秘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一)胃脘痛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二)吞酸、嗳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五)便秘 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2.指导患者规律排便,适度增加运动量,餐后1~2小时,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腹部,促进肠蠕动,排便时忌努责。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中药导管滴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二)特色技术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康莱特注射液:同肺癌。 (2)榄香烯注射液:同肺癌。 (3)鸦胆子油乳剂:①少数患者有油腻感,厌食等消化道不适反应;②油乳剂如有分层应停止使用。 (4)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艾灸(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6.中药导管滴入(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二)饮食指导 (三)情志调理 (一)生活起居 1.虚寒型患者住向阳病室为宜,阴虚型患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 2.做好安全评估,防呕吐窒息、昏厥摔伤、自杀倾向等意外。 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二)饮食指导 1.脾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脾的食品,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白扁豆、山药、茯苓。 2.胃阴虚证:宜食滋补胃阴的食品,如莲子、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 3.血虚证:宜食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桂圆、山药。 4.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羊肉、桂圆、肉桂、生姜等。 (二)饮食指导 5.热毒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杏仁、绿豆、藕粉、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 6.痰湿证:宜食清热除湿的食品,如荸荠、马齿苋、赤小豆等。 7.血瘀证:宜食活血祛瘀的食品,如桃仁、山楂、大枣、赤小豆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 8.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和胃的食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