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下行床形成机理及流动特性.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下行床由于气固接触时间短、分布均匀、近似平推流的气固流动方式,是一种理 想的快速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下行床内颗粒浓度太低,在充分发展 区域仅1%左右,如此低的颗粒浓度,将大大地降低反应器的效率,阻碍其在工业领 域的应用。本研究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在自行设计的一套新型循环流化床装置 卜, 实现了在下行床内高密度操作,颗粒循环流率最高为600kg.mZ.s1,在充分发展区域 颗粒的截面平均浓度达15%。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高密度下行床形成机制;高密度 下行床内宏观气固流动特性;高密度下行床内微观相结构等。 从广义流态化出发,分析了下行床高密度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下行床循环系 统压力并结合下行床一维轴向流动模型,建立了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的压力平衡模 型,并利用模型对高密度下行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下行床内的 颗粒循环流率随着提升管内气速的提高而增大;密度越大,直径越小的颗粒,越容易 达到高的颗粒循环流率;料封段越高,提升管与下行管直径比值越大,越容易达到高 的循环流率。下行床内气速对颗粒浓度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在低气速下,才容易达到 高的床层浓度。 对下行床内颗粒瞬态浓度、轴向流动结构以及颗粒浓度的轴、径向分布等气固流 动的宏观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颗粒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发现低密度下行 床颗粒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呈单峰结构,高密度下行床颗粒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呈梯 形结构。同时对颗粒浓度的功率谱密度进行了分析。气固在向下流动过程中经过两个 区域:加速区以及恒速区,颗粒的加速段长度约在 1.5-2m之间。颗粒浓度的轴向分 布在全床都比较均匀,径向分布仍呈环/核结构。随着床层平均浓度的增加,颗粒浓 度的径向分布更均匀。 通过分析由光纤探头获得颗粒浓度的瞬态信号,研究了高密度下行床内微观的相 结构特征。稀密两相时间分率的径向分布中心区域比较均匀,其值在 10-20%之间, 且两相所占时间分率都相近。相频率的径向分布中间均匀,在边壁附近急剧下降。稀 密两相停留时间随床层截面浓度的增加略有减小,FCC颗粒在下行床内轴向密相平 均尺寸在10-15mm之间,相当于的颗粒个数从几十到一百。稀相内颗粒浓度是平均 浓度的40%,密相内颗粒浓度为平均浓度的1.7倍。下行床中不存在提升管内那种径 摘要 渭分明的两相结构,且稀密两相的转变是一渐变过程,而提升管内两相的转变是突变。 与提升管的密相相比,下行床内密相尺寸较小,停留时间短,且密度低,因而下行床 内的密相比提升管内更难观察到。 关键词: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循环流化床;压力平衡;流动特性:相结构 摘要 III MechanismandCharacterofHigh-densityDownflow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CHENHeng-zhi(ChemicalEngineering) DirectedbyprofessorLIHong-zhong Abstract Duetosuchadvantagesasshorterresidencetime,moreuniformdistributionof particles,lessgasandsolidsbackmixing,thegas-solidscocurrentdownflowfluidizedbed (downer)hasagreatfuture.However,therearesomeshortcomingsofthedowner,which blocksitsindustrialapplication.Oneofthekeyweaknessesisthesolidsholdupaslowas about1%inthedevelopedregionofthedowner,whichreducestheefficiencyofthe downerreactor.So,aspecial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