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汪以真校友简介
汪以真,我校食品系卫8105班毕业。浙江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991年7月起在浙江农业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工作,1998年9月起在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营养与动物产品品质与安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及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4篇,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7项,参与编辑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记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动物营养学专家汪以真教授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畜产大国,肉和蛋的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0%和42%左右,动物源性食品(肉、蛋和奶)的生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与民众生活水平和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动物源性产品在数量已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大学汪以真教授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20年间,针对不同时期畜牧生产的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围绕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和品质,重点开展了“营养免疫与动物健康”以及“营养与动物产品品质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饲料是畜牧生产的基础,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仅仅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就走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997年起跃居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但是资源短缺、饲料转化效率低成为当时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高效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背景下,汪以真教授参与了浙农一号畜禽用系列全价饲料及其添加剂的研发,使畜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15%,生产成本降低了20%~25%,研究成果分别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星火一等奖”,并于1996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外良种的不断引进,动物的生长速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食用品质却在不断下降。汪以真教授以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为目标,开展了“新型畜禽营养再分配剂(三甲基甘氨酸,又称甜菜碱)的研制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 和“三甲基甘氨酸对猪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等研究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母液循环技术,研制了三甲基甘氨酸盐酸盐,参与制订了三甲基甘氨酸产品的国家标准,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高效转化、肉质改良、资源开发型全家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成果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同年获“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近些年来,针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暴露出的疾病和饲用抗生素残留等带来的动物产品食用安全的重大隐患,汪以真教授着手于畜禽重要的非特异抗菌免疫因子-抗菌肽的功能及其调控研究,旨在提高动物特别是幼龄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饲用抗生素的使用,确保动物的健康,这不仅对安全优质的肉、蛋和奶的生产,同时对推动绿色安全的畜禽保健促生长添加剂的研制、从真正意义上推进饲料“无抗生素化”进程和生产安全优质肉、蛋和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大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猪抗菌肽及其表达调控研究”于2007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二等奖,这方面的博士研究论文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十几年来,汪以真教授围绕动物产品品质和安全开展了系列研究,在利用营养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和提高动物生长及免疫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岗位科学家,并由于其雄厚的学术积淀,荣获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成为行业中该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