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第二十六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docVIP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第二十六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 MERGEFORMAT 1 页 共 NUMPAGES \* MERGEFORMAT 3 页 · 第二十六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三、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验诊断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   1.概念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由于白细胞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因而白细胞减少症亦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成立;当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临床有发热、感染等症状时,则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粒系细胞的生成过程   2.血象 白细胞数常在2.0×109/L以下,严重者可低于0.5×109/L。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极度减少,甚至降到1%~2%或缺如。感染时,粒细胞可有明显中毒颗粒和空泡。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有时单核细胞及浆细胞亦相对增多。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   3.骨髓象 骨髓检验是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骨髓象改变主要表现为粒系细胞明显减低或缺乏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但可见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表明粒细胞系成熟障碍,同时幼粒细胞尚伴退行性变化。当病情恢复时,所缺乏的粒细胞相继恢复到正常。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1.概念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超过7%,或其绝对值超过0.4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2.血象 嗜酸性粒细胞有生理性昼夜变异,以上午9~11时的计数值最低,晚间尤以清晨3时为最高。因此,临床上以上午8时采血作直接计数较为合适,所得值可作为基础水平。   此外,嗜酸性粒细胞按其数量程度可分为三级。①轻度:分类计数大于正常,但在15%以下,直接计数在1.5×109/L以下;②中度:分类计数增多到15%~50%,直接计数为(1.5~5.0)×109/L;③重度:分类计数增多到50%~90%,直接计数在10.0×109/L以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白细胞数增高,多在(10~30)×109/L,有的可高达(80~100)×109/L,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在40%以上,绝对值(3~17)×109/L。嗜酸性粒细胞大小形态正常或稍大,胞核不分叶或多分叶,胞质量较多,有空泡或脱颗粒嗜酸性粒细胞。不到1/3病例可见到幼稚细胞,甚至有原始细胞。约半数病例有贫血。   3.骨髓象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增高或正常。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多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可见幼稚型,以嗜酸中晚幼粒多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验诊断   1.概念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故称类白血病反应(简称类白反应)。其特点①血象类似白血病;②多数病例有致病原因;③原发病好转后,类白血病反应可恢复;④预后良好。   2.分型   (1)中性粒细胞型:此型最常见。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总数超过50×109/L,可伴有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粒细胞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显著增高。   (2)淋巴细胞型:白细胞增多常为(20~30)×109/L,也有超过50×109/L者,分类淋巴细胞超过40%,并见幼稚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   (3)单核细胞型:白细胞总数超过30×109/L,其中单核细胞常超过30%,偶见幼单细胞,表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刺激或活性增强。   (4)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超过20%,但基本上均为成熟细胞。   3.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多数超过50×109/L,但一般在120×109/L以下,也有少数白细胞数不增多者。类白血病反应时,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有形态异常。胞质中常有中毒颗粒、空泡、胞核固缩及分裂异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血小板正常或增多。   4.骨髓象 类白血病反应病人的骨髓象变化不大。白细胞系除增生活跃及核左移外,常有毒性颗粒改变。少数病例原始和幼稚细胞增多,但无形态畸形。通常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骨髓象   细胞胞质中可见空泡、中毒颗粒   5.细胞化学染色和其他检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积分明显增高,Ph1染色体阴性。      A.慢粒慢性期NAP阳性率明显减低;   B.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