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绪论部分.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课程结构 绪论 国别研究(第1-8章) 英、法、德、美、俄、日的学前教育 欧美、大洋洲及亚非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成果(第9-12章) 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瑞吉欧 总结(第13章) 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2、领会 3、应用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考试都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 内容和考核目标进行命题 2、识记占30%、领会占45%、运用占25% 3、试题难易程度: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4、考试试卷题型 考试试卷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教学方式 以教材为主,结合历年真题 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核内容和考试要求”进行每一节课的内容的讲解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比较教育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顾明远)。(P12) 一、比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一)19世纪初叶 从宽泛的意义上,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时刻。 作为一门科学,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P1)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此书,奠定了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P2) 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等 为使命的。(P3) 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 (P3)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说过“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 (P3)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二)20世纪初 到了20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P4)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要立足于历史,因为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教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P4)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P4) “报导-描述”目的;“历史-功能”目的;“借鉴-改善”目的。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与康德尔同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P4) 1947年,施耐德的《各国教育的动力》指出影响教育理论和实际的因素有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政治、宗教、历史、外国影响、教育内部本身的发展动力等。 1949年,汉斯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②宗教因素;③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P5) 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三)20世纪50年代 二战结束至今,比较教育学持续蓬勃发展 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 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P6) 随着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开始引入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美国的安德逊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主张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及其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 美国的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法》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个步骤:描述-解释-并列-比较。(P7)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发展了贝雷迪关于比较教育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思想,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比较教育,合著的《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中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P8) (四)20世纪70年代 英国的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目的、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