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浮力计算题决战2018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原卷课件.doc

专题16浮力计算题决战2018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原卷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题是物理中考的主要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计算题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它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综合应 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避免盲目 和无从下手的尴尬,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 的放矢的按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 计算题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过程题型出现。尤其是计算过程题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和计算能力的题型,要求较高,分值较高,并要求有计算过程和步骤,每一步骤都有相应分值。计算题在 中考题中常被列为压轴题目。 计算题的特点是: (1) 结果合理性:这类题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若干事物的观察和关心程度。它要求学生 用生活实践,社会活动的基本经验对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留取合理的,舍弃不合理的。 (2) 知识综合性:这类题往往是把几个或几种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放在一起,利用各个过程或各种现象 之间的相切点,解答要解决的问题。它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性:这类题是把物理知识浸透到社会实际操作和应用到生活体验中,它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物 理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的认识水平。 浮力的计算有填空题、选择题和综合计算题,综合计算题以压轴题出现较多,分值也高。 1. 计算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 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列出表达式。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 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 第四步:代人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人计算式 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对答案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2. 解答方法 (1) 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 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 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 (2) 隐含条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审题,从题目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给出的物理情境及元件设备等各 个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这种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计算环节减少,而且所得 到的答案误差也小。 (3) 探索法: 这种方法是在题目所给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中抽象出来的。 判断出所涉及或应用的物理模型, 然后运用相对应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通过计算得出要求解的正确答案。 (4) 极值法:这种方法也叫端点法。它对不定值问题和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这种 方法解答问题时,应改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的物理量的值或者是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 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地计算取值。 (5)应用类分析法: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是物理解题的重要手段。 许多设计、 推理的应用题, 都是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规律进行解题的能力。例如有两个未知物理量,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建立两个方程,然后求解未知量。 一、浮力 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3.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 是浮力;如图( 1)所示。 图(1)浮力产生原因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 图( 2)所示。 图(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 公式表示: F G V g 浮 ; 排 液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三、 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示意图: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如图( 3)所示: 图(3)物体的沉浮条件 如图所示,( 1)当 F浮 G 时,物体上浮; 液 物 。 (2)当 F G 时,物体悬浮; 液 物 。 浮 (3)当 F G 浮 时,物体下沉; 液 物 。 (4)当 F G (物体未完全浸没液体)时,物体漂浮; 浮 液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