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呼吸三个环节: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定义: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及胸廓。 一、呼吸道 (Airway ) (一)呼吸道结构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以下 (二)呼吸道的功能 1.通气功能 2.加温及保湿功能 3.防御功能 二、肺泡 (Alveoli) Ⅰ型细胞 Ⅱ型细胞 肺泡上皮层(Alveolar epithelium) I型细胞:扁平形,占肺泡面积95%→气体交换 II型细胞:球形或立方形,占肺泡面积5%→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二)呼吸膜 (Respiratory membrane) 定义: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即气---血屏障)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及意义: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意义: (1)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恒定。 (2)防止肺水肿。 (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意义: (1)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恒定; (2)防止肺水肿; (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临床 1.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2.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 平静呼吸(eupnea):安静状态下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12~18次/分 平静吸气:是由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的主动过程。 平静呼气:是由膈肌及肋间外肌舒张引起的被动过程。 用力呼吸: 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 深吸气:吸气辅助肌(胸锁乳突肌等)亦参与收缩。 深呼气:呼气辅助肌 (肋间内肌及腹肌)收缩。 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临床 临床 1.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平静呼吸时约为400—600ml。 2.补吸气量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即吸气贮备量 指平静吸气后,用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 正常成年人:1500-2000ml。 3.补呼气量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即呼气贮备量 指平静呼气后,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年人: 900-1200ml 。 4.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在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1000-1500ml。 1.深吸气量 (inspiratory capacity,IC): 衡量最大通气潜力。 指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等于补吸气量和潮气量之和。 2.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它是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 肺活量可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 4.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缓冲肺泡内Po2,Pco2 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补呼气量,男性约为2500ml,女性约为2000ml。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形式:气体单纯扩散 动力:气体分压(张力)差 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 分压差*扩散面积*溶解度*温度 D ∝ 扩散距离*分子量平方根 1.呼吸膜面积 正变 运动→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 3.通气/血流比值( VA/Q)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即: 气多或血少 气少或血多 比值升高 比值降低 肺泡无效腔 A-V短路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O2、CO2在血中存在的形式 形式: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二、O2的运输 形式: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Hb与O2结合的特征: ①迅速、可逆、不需酶催化,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