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论监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法治意义.docVIP

【灼见】论监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法治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灼见】论监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法治意义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纪委监委 刘海亭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方位的部署,并在法治层面上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体上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回顾十八以来,法治实施特别是在反腐败正风肃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将这项成果以经验的形式进行总结固定并形成制度,应该是法治监督体系及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最主要的制度成果就表现为监察体制改革。2015年11月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拉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序幕,并于2018年初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监察体制改革,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并审议通过《监察法》,不仅从国家根本大法之层面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国家权力机关属性,而且以基本法的形式予以了法制保障。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深入反腐的必要措施和重要经验成果,是反腐正纪工作常态化、集约化、体系化的体制完善,也是确保执政党机体长青的制度构建,突出体现了我国政治权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一、时代背景(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但进入攻坚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因为现在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因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总结经验以推广发扬,汲取教训以警戒避免,分析形势以理性措施应对,这是因为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会明确目标、强化自身建设以推动党的事业前进。其中,历史经验表明,制度建设和政治统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讲,“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制度建设之高屋建瓴之认知。而政治统领最重要的是先进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经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规则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基本确立,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而且日益突显其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优势。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完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优势和成果日益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日益繁荣。法治建设方面,立法体制已经成熟,司法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日趋完善。但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之持续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各方面还要攻坚克难、探索建设以继完善。(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未变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各项目工作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抓住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一切问题的主要症结。因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发生转变,工作方法和理念、目标都要发生转变,不仅认知态度与思想观念需要改变,重要的是实践也要改变。在社会实践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改革,改变原有的不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制度和方法,革除阻碍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建立起新的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制度和方法。这一主要矛盾之转变,不仅要求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而且司法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要深入推进。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国情就是生产力还未完全发达,生产关系还需要继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之发展需要。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政治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因而需要更加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之反作用,更加注重文化文明对社会长治久安的固本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主义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