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选译注上册-陈霞村.pdf

唐宋八大家文选译注上册-陈霞村.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文运动 ”与 “唐宋八大家 ” 序 言 在 中国汉语文学史上 ,有两次著名的 “古文运动 ”。一次在 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首领;一次在北宋 ,以欧阳修为主盟 。 韩柳之后,李翱、皇甫湜等人,写作成绩,不能和韩、柳相颉颃; 欧阳之后,曾巩、王安石、苏洵、轼 、辙父子,写作成绩虽亦有 广狭高下之分,然 尚足为欧阳之羽翼 。到了明代 ,便 以两代八人 并称,号为 “唐宋八大家”。最早把他们 的文章合为一集 的为朱 右,但那个本子早已佚失,其后便有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集》,至 今流传不绝。八家的次序,朱 氏是:韩、柳、欧、曾、王、苏,茅 氏则变为:韩、柳、欧、苏、曾、王 。以后便成 了习惯的提法 。 经过清代 “桐城派”的称扬, 家 ”的影响,便从通都大 邑, 深入到穷乡僻壤 ,成为一切开笔作文者的典范。直到 “五 四”新 文化运动后,才逐渐失去其光采。 所谓 “古文运动 ”,实质上是 以复古为旗帜 的散文改革运 动 。散文为什么要改革呢?原因是散文是 以记录语言为职志的, 语言不断变化,相应 的散文也不得不进行变革 。比如商周时代 的 《尚书》,其中不少文章象所谓 “周诰 ” “殷盘 ”,后人读起来 很难懂 ,韩愈称之为 “诘屈聱牙 ”,因为它记录语言时,虚字 , 即语气词很少,当时人能懂 ,后来的人就懂不了。到了春秋战国 时期,在社会大动乱、大变革的急迫需要下,便创造了有大量之、 乎、者、也、已、焉、哉 等 一 系 列 语 气 词 的散 文 ,在 记 录 语 言上 作 到 了 “无不达 己意,无不喻 己情 ”的地步 ,先秦诸子 的文章就是代 表。这是散文的一次大跃进、大变革。 但这时又 出现 了 “雅 言 ”和 “俗语 ”、 “方言 ”的矛盾 。以 《论语》为首 的诸子 ,基本上属于 “雅 言”系统,而 “雅言 ”的 性质相等于今天所谓 “普通话 ”。这是吸收各地 “方言 ”中最共 通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文体,既适用于一个地区,也适用于九州各 国。这 就 叫作“文 言 ”,不合 这 个 标 准 的,就会 因“言之 不文 ”而“行 而 不 远 ”,( 《左 传 襄公二十五年》)。但它和 口头的 “方言”、 “俗语 ”却有 了一定距离 。口头语言变化很快 ,这种矛盾 ,也越 来越大 。秦始皇统一六 国,也统一 了文字 “书 同文 ” 。于 是,一字多音 、一音多字 、一字多义、一义多字 的现象 ,成 了汉 语 的特色 ,也为散文提供 了丰富的词汇 。这就是文言 散 文 的 传 统 。这一传统持续 了两千 多年 ,为华夏 民族 的团结 ,国家 的统一 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散文终究是 以记录语言为职志 的,而社会 的发展和生活 的要求 ,不断变化着 ,要充分用文字表现 出来 ,就 需不断地吸收 口语 中生动活泼的成分,来提高它 的表现力 。历史上 的散文家 , 在这方面作得越好的,他的成就就越大。而司马迁正是做得最好的 伟大典范之一 。从班 固起 ,开始有远离 口语 的倾 向,经魏晋到六 朝 ,就 出现 了畸形 的形式主义 的发展 ,形成 了所谓 “骈文 ”。在 当时的士族 门阀统治下,文化 只掌握在少数上层分子手里,于是 他们 的文章脱离现实 ,脱离社会 ,脱离人 民生活;内容空虚 ,而 只追 求字句对偶的美,辞藻华丽的美,用典巧妙的美,音调谐和的美, 使文章成为统治阶级的装饰 品、玩 赏品,全不切实用 。尽管其 间 个别作者 ,象鲍 照 、庾信等 人也写有题材 严肃 、感 情真挚 的作 品。但 因文体 的限制终难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所 以从总 的趋势来 看六朝骈文 ,代表着散文发展史上极端衰 敝的文风 。 到了唐代,时代完全不同了,而骈俪之风却仍长期 占着统治地 位 。以太宗李世 民的英武,文治武功都取得 了巨大成功 ,但对文 学 ,却 只拿 来作为粉 饰太平 的工具 , 自己也 附庸风雅 ,追 步齐 梁 。故齐梁余风 ,风靡一世 ,而且延续达百年之久 。但 由于这种 文体难于为现实服务 ,所 以早在六朝骈俪盛行的同时,要求改革 的呼声,已不断出现。北周苏绰,曾作 《大诰》以立散文 的标准; 隋文帝杨坚下诏 : “公私文翰 ,并宜实录 ”,隋臣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