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总论(2)..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护理措施 1.贫血护理:见本节“贫血护理措施”。 2.出血护理:见本章第一节“症状护理”。 3.感染护理:见本章第四节“急性白血病”。 4.加强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注意有无出血,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 5.用药护理:坚持用药,观察副作用,雄激素深部分层注射,更换部位,注射后热敷。 6.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7.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 课堂小结 再障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以三系明显减少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 急性再障少见,以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预后差,常选用ATG、ALG治疗。慢性再障多见,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常首选雄激素治疗。 护理主要是三系减少护理及用药护理。 溶血性贫血 概 述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酶等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机械、化学因素。 2.溶血性贫血按溶血场所分类 ▲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输注低渗溶液、化学毒物及感染等所致。 ▲血管外溶血:溶血场所主要是脾脏,见于遗传性环形细胞增多症等。 3.发病机制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细胞通过狭小的微循环管道而不被破坏,依赖于红细胞膜、酶和血红蛋白的正常,三者之一异常均可使红细胞膜完整性遭受破坏而溶血。 二. 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 起病急,多见于血管内溶血。全身表现重,可有血红蛋白尿,小便呈酱油色。 2.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多见于血管外溶血。症状轻,可有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大。 三、检查及诊断 (一)检查 1.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项目:如血清游离胆红素↑、尿胆原↑、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寿命↓等。 ▲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项目:如网织红细胞↑、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等。 2.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红细胞脆性试验:增加,见于遗传 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降低,海洋性贫血。 ▲抗人体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阴性,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四、治疗护理 1.病因治疗 2.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3.脾切除 4.支持治疗 输血疗法 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2.输血护理. 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 课堂小结 溶血是大量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贫血。 其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常采取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应用。 (二)补充铁剂 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 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维铁控释片、富马酸亚铁等。网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 3.肌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急于纠正贫血等。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铁剂总量。常用右旋糖酐铁。 五、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护理措施 1.加强病情监测:判断病人贫血程度 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给予丰富含铁食物:如瘦肉、血、肝、蛋黄、豆、海带、香菇、木耳。告知病人含铁量最低的食物是乳类食品等。 ▲合理饮食搭配:饮食要注意荤(含铁)素(含维生素C)搭配。 ▲口腔炎或舌炎护理:给予口腔护理。 3.口服铁剂护理 (1)解释。 (2)服药方法:指导病人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H2受体阻滞剂等同服。用吸管服液体铁。 (3)准确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铁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口服用药3-6个月。要防止药物总量过大引起铁中毒。 4.注射铁剂护理 ▲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 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 ▲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处肌肉丰厚,用8~9号针头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 ▲避免皮肤染色: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 1.诊断分析 该病人有痔疮史多年,有贫血的一般表现,有缺铁性贫血特征性表现“匙状甲”,血象、骨髓象、铁染色、铁代谢生化检查等都提示机体缺铁并贫血,故诊断缺铁性贫血。 病例分析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贮存铁缺乏,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特点。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