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地球化学物源判断方法综述--方向前沿读书报告 2006年5月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物源判断综述 一、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二、物源判断方法 1、地球化学特征法 2、参考元素法 3、同位素示踪法 4、浓度梯度法 5、多元统计法 三、物源定量区分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实例(以成都平原生态调查 为例) 第三部分:对各物源判断方法的评述 物源判断的意义 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的总和(Nriagu et al.,1988; Loska et al.,2004),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元素较自然成因同种元素往往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常以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存在((Wilcke et al.,1997;Karczewska et al.,1996),因此人为源的重金属元素较自然成因的同种元素对人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另外,自然背景还是环境立法的重要依据。例如,意大利的环境法规规定,如果某重金属的含量超过干涉值,就必须要治理,但自然引起的超标除外(Lima et al.,2003)。在不同人员对污染所下的定义中,其中有一种“绝对性”定义,即认为由人类活动向土壤添加有害物质时,土壤即受到了污染(陈怀满,1994)。按照这种定义,人为源即意味着污染。因此,有效地区分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异常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1.环境中多种物源叠加的客观存在 物源的多元性是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介质中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使是不存在点状污染源的区域,也会受到大气沉降的影响而产生多元叠加。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很难找到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Matschullat et al.,2000) 。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从元素分布的成因上,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元素的自然源主要是指岩石矿物的风化 。但人为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含重金属的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的干、湿沉降; 工业排污; 污灌、污泥; 农药、化肥及动物肥料的应用; 采矿和冶炼活动; 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 居民生活垃圾。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在以上各种人为源中,包含了各种点状和非点状的污染源,其中大气沉降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Colin, et al.(2003)总结了欧洲部分国家的大气沉降资料,如下表 表1 欧洲部分国家重金属大气沉降速率(自Colin, et al.2003)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Rawlins et al.(2002)在英国北部的土壤调查中,根据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以平均1700人为界),将样品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两种类型,结果发现,高密度人口将元素含量提高了11到40%。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在人类的工农业活动中,对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环境中元素的多源性是元素分布的重要特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元素叠加在了自然背景上,污染区内的元素含量高于自然背景区,因而从含量的角度,对元素进行物源区分在量上是可能的。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对于非污染区的自然元素,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元素之间在量上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各种自然地质作用过程中,这种量上的比例关系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动。如Th和Zr是土壤中两个抗风化能力很强的惰性的元素(Mathieu et al., 1995),即使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Th/Zr值仍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土壤母质。 物源判断的可能性评述 人为源的输入明显改变了元素在量上较稳定的比例关系,而出现显著的变化(Zhai et al.,2003; Akira, et al. 2004)。同时,不同物源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在元素组合、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存在形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正是这些明显的变化构成了对元素来源进行判断的前提条件,并使物源判断在质上成为可能。 物源判断方法(地球化学特征法) 1、根据元素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判断 由风化而成的自然源元素,易被粘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等吸附,致使,重金属元素与铝、铁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若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存在有元素分布的其它影响因素(Palumbo et al.,2000;Manta et al.,2002)。Kuo-Ming Huang et al.,(2002)在台湾北部的的污染调查发现,Al和Fe与细粒组分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7和0.72,而Zn,Cu,Cd与粒度的关系不明显,说明人为源的输入(工业园和市政污水厂产生的重金属)改变了粒度效应。 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相似的性质而密切伴生,如Pb和Zn,Zn和Cd。若在某一环境介质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