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舆情应对常识培训课件.ppt

食品药品安全舆情应对常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宣传处 食品药品安全舆情应对常识 舆 情 培 训 课 目 录 三、网络舆论管理及要点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二、舆情引导中常见的问题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 何为舆情、何为网络舆情 1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自由性:网民可以自由的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反映真实情绪。 交互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多元性: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偏差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甚至有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此类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舆论。 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例:近期国内热点舆情事件: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庆安枪击案:5月2日,黑龙江庆安县火车站候车大厅发生枪击事件,一名叫徐纯合的男子,被执勤民警枪击身亡。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一艘载有458人的“东方之星”客轮6月1日21时30分在长江湖北段突遇龙卷风颠覆,举国上下全力救援。 “僵尸肉”事件:6月底,有报道称长沙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查扣涉嫌走私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均来至美国等国家约800吨,价值约1000万元。从此拉开了国内查处问题冷冻肉的序幕。 3 食药系统舆情的内容及特点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食药系统舆情内容 食药安全事故类:表现在宴会后集体腹泻、食物中毒、使用劣质食药品导致死亡等; 违法违规类:主要体现在食品、药品等制假售假现象,市场上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各类违法违规黑作坊等; 质量问题类:表现在牛奶、肉制品等过期、变质,食物所含成分超标,问题外卖热销高校等; 纪检监察类:表现在食药系统干部不作为、滥作为、作风不正、公车私用、办公室超标、制服预算不合规范等; 食药舆情特点 涉及面广、 关注度高、 燃点低、 负面影响大 4 案例:黄石“天价”制服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2014年8月22日,网民发帖称,黄石市食药监局发文采购一批制服,150套预算49万元,每套均价3266元,相当于是天价制服。 8月24日晚,新京报刊发《黄石药监局49万采购150套制服被疑“天价”》报道,被人民、凤凰、中国新闻网、21CN等各大网站转载,媒体全面介入。 为什么要重视网络舆情 4 案例:黄石“天价”制服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8月25日上午,荆楚网刊发《黄石回应“天价”制服:系全年2套换洗服装 招标延期15天欢迎监督》的报道称制服采购符合国家规定。 当天下午,黄石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发布《关于黄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制服采购项目(HC2014146)的补充公告》,被人民网等转载报道,舆情逐渐平息。 4 案例:黄石“天价”制服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荆楚网连续刊发《“天价制服”折射出“媒体躁动症”》、《“天价制服”的主角是如何被冤死的》等评论文章,对有效引导舆论、对缓和整个事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舆论疏导作用。 目 录 三、网络舆论管理及要点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舆情 二、舆情引导中常见的问题 二、舆情引导中常见的问题 1、舆情苗头反应慢 任何舆情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信息传播、受众接受辨别、统一思想意志和向外扩散的过程。其中,信息的传播和受众接受辨别是舆情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公众的主导意识还未形成,是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但实际工作中,一些食药基层部门对舆情苗头,麻痹大意、反应迟缓、疏于引导,往往是舆情危机形成后才仓促应战,错过了最佳时机,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 2、信息公开捂、盖、瞒 在公开信息时,发布的信息资料或前后不一,对一些实质性问题避而不谈,没能向社会坦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等做法,其结果只会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让群众产生被欺骗感觉,最终必将导致社会舆论对舆情涉事主体口诛笔伐。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封闭消息、蒙混过关几乎不可能。 二、舆情引导中常见的问题 3、新闻发言不严谨 一直以来,诸多敏感舆情爆发的源头都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