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
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内 容; 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监测技术属于油藏地球物理的范畴,是运用无源地震的微地震三分量数据,利用多波(纵波和横波)振幅属性,进行多道叠加振幅反演向量扫描的计算方法,得出监测期内一维时间域和三维空间体地下储层岩石破裂活动释放的能量分布情况。并运用四维数据体的相关可视化解释微破裂的三维形态特征及演变趋势。
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人工压裂裂缝的监测和区域油藏的注水前缘和剩余油藏的监测。另外在国外也应用于小断裂构造的勘探中。
本技术2009年4月参加了国内SEG地球物理年会。在国内属于高新技术。2010年参加由大庆油田采研院组织的部级科技项目,2010年参加中联煤柳林煤层气开发部级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009年2010年与华北油田采研院井筒中心合作项目获华北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先后服务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长城钻探、川庆钻探等国内油田,同时也在煤层气方面与国外公司远东(慕尼黑)能源、加拿大英发能源等公司服务,共监测压裂井500多井次。;一、前 言;1)地面地震观测网
20条测线,26道,每道6个检波器
2)浅井地震观测
5口浅井中安放检波器
3)处理井地震观测
处理井中安放三分量检波器
4)观察井地震观测
观察井中安放三分量检波器;结论之一: 处理井中的地震监测、浅井中的地震监测令人失望
结论之二:观察井中的地震监测、地面地震监测令人满意
1)观察井中的地震监测(地震初至波定位)
监测结果好,然而观察井必须位于距离处理井350米的范围内
要定位的微地震事件增多的话,处理的工作量可能会有大幅度的增大
2)地面地震监测(多道叠加定位)
观察井监测的最佳替代手段
需要做大量的处理工作,才能保证探测到的事件的可靠性、信噪比和定位的精度
“近实时”的应用对处理能力有较高要求;二、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技术背景对比;二、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技术背景对比;二、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技术背景对比;三、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技术
--方法原理;2、地面多道监测的硬件--数据采集站阵列;3、监测采用的软硬件--美国GEOIMAGE地像处理系统;4、微破裂产生纵、横地震波机制;5、纵、横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性;6、多道叠加振幅反演向量扫描计算
参见《微破裂向量扫描技术原理》;4)地面每个检波器接收的全体体波地震信号相当于地下所有网格节点对该地面点的波动集合。将地面每个检波器三分量地震信号旋转到某个扫描单元网格节点K入射矢量方向,形成矢量场波动方程。取特定时间窗口w,矢量迭加K点到所有采集站记录的信号振幅的平方f,并使用归一化因子F,即得出k点的破裂辐射能量S(k)。矢量波场叠加后,随机噪音将被消弱。有用信号将被增强,从而“提取”出k点的破裂能量。
5)对所有扫描单元的网格节点进行第4步计算,求出时间窗口w(每分钟)空间体内各扫描单元的网格节点的能量值。;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7、四维数据体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8、技术核心;9、监测精度分析;巴18-2水平井压裂11:28分深度1455米能量分布切片图;巴18-2水平井压裂11:29分深度1455米能量分布切片图;井下微地震原始微震点图;监测范围方面:
1、井下微地震方法受定位方法的限制,压裂段距监测点距离不能超过500米。
2、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方法运用多道叠加振幅反演计算,并运用四维数据相关可视化解释技术,有效消除区域噪音和随机干扰。由于各采集站仪器内部的GPS自动定位,监测区域可达到2KM。;过程监测方面:
1、井下微地震方法只提供压裂最终震点分布图,并进行裂缝解释。
2、微破裂四维向量扫描影像方法运用四维数据,可在压裂过程中得到全程每分钟三维空间体的能量分布,解释裂缝的演变过程。;按监测设计方案,根据GPS卫星定位仪的引导,在野外找到12个仪器系统放置点。;1)野外采集站的布置;2)采集站仪器阵列的数据存储;B、资料处理工艺流程;;;处理软件主界面;按1小时转换数据;数据编辑界面;建立速度模型;加载各时间段三维能量数据体,“聚焦”压裂层段的全区域时间切片。按“1分钟” 10M扫描单元为单位将监测期内三维数据体主要解释目的层按处理数据区域范围输出相关计算后的时间切片二维图。;压裂裂缝解释准则—1、裂缝能量划分和能量释放特性;压裂裂缝解释准则—2、岩石破裂演变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