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白苔 【舌象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 薄白苔 厚白苔 【临床意义】 可为正常舌苔 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亦可见于热证。 * 中医诊断学 * 薄白苔 * 中医诊断学 * 厚白苔 * 中医诊断学 * 【机理分析】 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臼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痛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诊断学 舌诊 舌苔的定义与形成 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 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的间隙而成 胃气 舌面 胃津 薄白而润 胃气 舌面 胃津 颜色质地 形态异常 邪气 * 中医诊断学 * 察舌苔的意义: 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 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 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正的消长。 * 中医诊断学 * 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 主要观察: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真假 偏全 * 中医诊断学 * (1)薄、厚苔: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气的深浅 【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 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 * 中医诊断学 * 厚 苔 薄 苔 * 中医诊断学 * 【临床意义】 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 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 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证、邪热袭肺证) 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虚火旺的心悸等) 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湿、食积、里热 * 中医诊断学 * 【舌苔厚、薄动态转化】 一般的: 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 里——病进 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 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 达——病退 特殊的: 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 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 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 中医诊断学 * 【总结】 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邪 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 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一 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断 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辨 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 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 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的 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范 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 意辨别。 * 中医诊断学 * (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 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 中医诊断学 * 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 中医诊断学 * 【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 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于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 * 中医诊断学 *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 伸舌欲滴,扪之滑湿 机理 寒湿内侵 阳虚聚 主病: 痰饮 主湿 * 中医诊断学 *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 中医诊断学 * 【形成机理】 高热、大汗、呕吐 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耗 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现 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 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 中医诊断学 * 糙苔 * 中医诊断学 * 见于以下两类: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 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 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 * 中医诊断学 *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不畅 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 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 化为正常津液) * 中医诊断学 * (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 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 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 中医诊断学 *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 * 中医诊断学 * 【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 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主:湿浊、痰饮、食积等 【腐苔形成机理】 多阳热有余 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 于湿邪上泛(食积、痰浊等实证) 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 苔不能与胃气相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