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pptx

  1.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 第一节 概述一、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包括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三)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包括病因、病机学说。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目筋胆耳舌骨肝 脉膀胱小肠肾心肺脾胃大肠肉皮口鼻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症状和体征其他有关材料因证立法据法选方证候治则治法方药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标示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二)阴阳互根互用 (三)阴阳消长 (四)阴阳转化 (五)阴阳自和与平衡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三)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四)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五)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的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健康恢复的内在机制,用以阐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二)用于疾病的防治 (一)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阳偏盛 阴偏盛 正 常 实证 阳偏衰 阴偏衰 正 常 虚证 代表阳 代表阴 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偏胜: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清热兼滋阴;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寒者热之;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祛寒兼温阳。 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滋阴制阳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补阳消阴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阴兼补阳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阳兼补阴 阴阳亡失: 亡阴:阴气大量脱失→救阴固脱→生脉散 亡阳:阳气大量脱失→回阳固脱→参附汤 (二)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