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 古代中医的诊疗技术水平 ?《周礼·天官》中明确记载了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就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彰示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 睡虎地秦墓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记载的“疠迁所”,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 帛 书 战国时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人类最早运用汞剂治疗外科感染的情况,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内痔结扎术。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最早记载了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的治疗方法。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麻下外科手术。 ?南北朝时期的《僧深集方》中记载的“五瘿丸”,由鹿的甲状腺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天然甲状腺激素治疗甲减合并甲状腺肿大的记载。 五瘿丸方。 取鹿靥 [yè]以佳酒浸令没,灸乾内酒中更灸,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尽十具愈。 隋朝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 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对黄疸患者做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晋代的鲍姑发明了肉瘤(如鸡眼)的外治法: “每赘(zhuì)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 唐代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以及如何通过尿液诊断黄疸。 唐代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 唐代,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喉:颡 [sǎng]叫子。 《梦溪笔谈·权智》:“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元代《世医得效方》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危氏指出:“凡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窠。未直则未归窠,须要坠下,待骨直归案。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片,放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此种方法,直到1927年英国医学家达维斯才提出,与危氏相比,晚了六百多年。 最迟在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县开始种人痘来预防天花。后来这一方法流传到欧洲,才有的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 明代末年的《白猿经》描述了纯白结晶乌头碱的提取,比宋代《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的乌头碱粗提物“射罔膏”更为详实具体,这是人类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录。 书中关于乌头碱的制法比19世纪初欧洲人从鸦片中提炼出所谓“世界第一种生物碱”——吗啡,要早二百多年。 用新鲜草乌,……捣碎,榨出汁,以干为度,去渣,挎磁盆盛汁。”然后经过多次“日硒,……晒至六七日,……观看碗口上起黑沙点子,面如结冰有五色云象,其色红黑如香油样。”“再用砖砌一护”,将“药盆放炉中心,用衣物盖于药盆之上”,用炭火烟熏,则“药面上结成冰”(冰即结晶),也就是乌头碱的结晶。 “其药制完,瓶内封固,日久下澄清有稠者砂糖样,挑起取用,上箭最快,到身走数步即死”。 “五运六气”可诊断预测疾病 中医有个“五运六气”学说,其中有个名词叫“太乙天符年”。每六十甲子中,只有四年叫太乙天符年。 中医认为,凡是这样的年份,气候剧烈变化,人间容易有瘟疫流行。 刚刚过去的一个太乙天符年是2009年(己丑年),就是大家谈甲流色变的那一年。 “五运六气”可诊断预测疾病 下两个太乙天符年是戊午年和己未年,是2038和2039年。没错,两个太乙天符年连在一起,那时候的景象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再往回数两个甲子,2038减去120,是1918,那么1918年到1919年这两个连续的太乙天符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西班牙流感”横扫全球,感染了10亿人,夺去了2千万到4千万人的性命,当时世界人口才17亿。 对瘟疫的诊断 ?明朝末年,姑苏洞庭山有个老先生,姓吴,字又可。那个时候也有疫病流行,吴老先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流行的疫病和传统讲的伤寒不同。 在他写的《温疫论》的序言里,吴老先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断然否定了“六淫邪气”,也就是天气的冷热干湿这些物理因素导致温疫的可能性。 对瘟疫的诊断 他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也就是说,引起温疫的原因,不是以前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过度的天气变化,而是另外有一种独特的气。 对瘟疫的诊断 《温疫论》里还说:“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 老先生的意思就是说,这温疫,就跟过去的人要服的徭役一样,挨家挨户的,谁都躲不过,无论年龄性别,得病的人,症状都差不多,而且他认为这种异常的气,是从口鼻(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