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复习资料背诵版——大学语文现代文学.doc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复习资料背诵版——大学语文现代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部分 鲁迅:《秋夜》、《伤逝》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郭沫若:《凤凰涅槃》、《炉中煤》 第三版删了《凤凰涅槃》 徐志摩:《再别康桥》 茅盾:《香市》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闻一多:《发现》 苏雪林:《山窗读画记》第二版删除 沈从文:《边城(节选)》 戴望舒:《雨巷》 冯至:《十四行(原野的小路)》 赵树理:《传家宝》 第三版删除了《传家宝》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钱钟书:《论快乐》 卞之琳:《断章》 穆旦:《诗八首》 张爱玲:《金锁记》第二版新增 四十七、鲁迅:《秋夜》、《伤逝》 《秋夜》 ●思想内容: 鲁迅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黑暗统治和情况下,北方的革命处于低潮。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也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隐退,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而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黑暗势力,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篇著名的散文诗,正是作者这种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 ●作品怎样塑造枣树形象(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对秋夜所见所感的抒写,刻画了枣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反抗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憎恶和蔑视,对弱小的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追求光明的奋斗者的热诚的赞颂。 在艺术上,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触及时事,借景抒怀,托物寓意,使其既符合自然景物的特征,又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作者还采用环境烘托,正反形象对比等多种手法,着力塑造枣树的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战斗性。语言形象形象凝练、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作者所选取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现微笑、洒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丁地响的小青虫……都在眼活动,仿佛触手可得。 作品里的天空,星星,繁霜,月亮,以及夜游的恶鸟,都是丑恶而狡猾的反动势力的象征,对于摧残野花草的邪恶势力,作品给予了强烈的鞭挞与抨击,表现了无比的憎恶之情。〈秋夜》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者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 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象征手法: 夜的天空及脥着冷眼的星星的形象,象征统治者及其帮凶和一切黑暗的反动势力。枣树的形象象征同黑暗势力斗争的战士。枣树的斗争是勇敢顽强的,不屈不挠的,一心要制强敌于死命,然而是孤独的,寂寞的。小粉红花似天真、纯洁的青年,虽有美好的愿望和幻想,但阅历简单,抵不住黑暗的重压和繁霜的摧残,且只是在做梦,并未投入战斗。小青虫般的英雄们,追求光明,不怕牺牲,但力量弱小,“布不成阵”。落叶虽然阅历较深,了解现实社会,但已看破红尘,悲观、绝望、消沉下去。枣树孤军奋战,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也知道落叶的梦”,表现了乐观与悲观的矛盾,有信心地战斗和看不见路的矛盾。 《秋夜》中还有一个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他憎恶天空,同情小粉红花,赞扬枣树的战斗精神,也同枣树一样感到孤独寂寞,又不甘于寂寞而要积极地面对战斗。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表达方式的含义: 对于为什么要把两株枣树分开来写,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认为,作者采用修辞重复格的方法突出枣树,使赞美的主要对象更加鲜明,引人注目;第二种认为,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孤军作战的感觉,反映了当时革命者没有联合成阵线的事实;第三种认为,这样写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解放前甚至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堕入恶趣”。仔细体会一下全篇作品所创造的意境,第一种理解较为贴切,作者通篇赞美的就是枣树的战斗风格和风骨,作者描写枣树的笔触始终是饱含深情、不惜笔墨的。 《伤逝》 ●思想内容: 《伤逝》是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写成的悲情缱绻的诗体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深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冲决森严的礼教罗网,自由地恋爱,勇敢地同居,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便是她大胆反抗自古以来一直被妇女奉为圭臬的“三从四德”的宣言。但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只不过是一已的爱情生活。而新家庭建立起来之后,积淀在他们文化心理上的传统观念,便显露出来。子君陶醉于安定、宁静的家庭生活之中,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