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6章-课程.pptx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课程;本章主要内容:;;关于课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第一节 课程概述;“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南宋朱熹《论学》 这里的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西方教育史上,英国闻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首先使用了“课程”(curriculum)一词。 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跑道”(race—course),规定赛马者的行程路线。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 具体地讲,就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一)课程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学年编制;;(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制定颁布的,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00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 2003.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颁布 。 ;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科书;二、课程设置的沿革;三、课程理论发展的简介;拉尔夫·泰勒(Ralph?Tyler),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Principles?of?Curriculum?and?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四、课程论证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实质教育论: 主张学生应学习现代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地理、天文、商业、法律等实用知识,这些学科因其实用性,被称为实质学科,其理论因此也称为实质教育论。(18世纪);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实际上是对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性的认识问题,到二十世纪初这种争论已经趋于消失。 二十世纪在学科课程论比较有影响的流派当属要素主义(巴格莱)和永恒主义(赫钦斯)(参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45页);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局限?: ?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功利主义”; 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 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两者各有特点与不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目的: 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第二,编排方式: 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教学方式: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