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纵隔疾病影像.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扫 增强 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块,结合临床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可诊断。 鉴别诊断应考虑: ⒈结节病: 对称、不融合 ⒉淋巴结结核:钙化 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原发肿瘤 ㈤ 神经源性肿瘤 【疾病概要】 为常见纵隔肿瘤(占14%~25%),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交感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见,恶性神经鞘瘤罕见。 临床多无症状,多偶然发现,肿瘤大时可有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脊柱旁肿块,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吸收破坏 CT:①纵膈内脊柱旁类圆形实性肿块,可有囊变,可有钙化;②边缘光滑锐利;③典型者呈哑铃形位于椎管内、外,椎间孔扩大并压迫性骨吸收 ④增强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恶性者边界不清,临近骨质破坏。 MRI: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强化 神经节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侵袭性神经鞘瘤 神经节母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甲状腺肿 ㈡ 胸腺瘤 【临床与病理】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分类: ①侵袭性 边缘不规则,可侵犯邻近结构。 ②非侵袭性 有完整的包膜,边缘光滑。 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临床:多偶然发现,无症状,肿瘤大时出现压迫症状如咳嗽、胸痛、胸闷等,约有30-50%合并重症肌无力。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增强呈中度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胸腺瘤 非侵袭性胸腺瘤 位于胸骨后、主动脉前,轮廓较清 侵袭性胸腺瘤 T2 T1 T1 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表现:前纵膈肿块,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应首先考虑胸腺瘤,如伴有重症肌无力则可确诊 需要与胸腺增生鉴别,后者胸腺增大,但形态正常。 ㈢ 畸胎类肿瘤 【疾病概要】 畸胎瘤为纵膈常见肿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包括囊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含外、中胚层组织; 实性畸胎瘤 含三个胚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 恶性者(非成熟型),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良性者(成熟性),局限性生长。 临床:病灶小时无症状,偶然发现,大时出现压迫症状,典型者咳嗽时咳出毛发、钙化物等。 【影像学表现】 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 CT:囊性畸胎瘤可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肪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 (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若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畸胎瘤 囊性畸胎瘤 成熟性畸胎瘤 T2WI 前上纵隔 恶性畸胎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中纵隔含脂肪、钙化、骨骼、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如囊性畸胎瘤,需与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㈣ 恶性淋巴瘤 【疾病概要】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 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侵犯纵膈较多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 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早期多无症状,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中晚期有发热、乏力、贫血、消瘦、肝脾肿大等,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 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中心可坏死,放疗后出现可钙化; 增强轻度强化;可有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肿块 。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 * 呼吸系统-纵膈疾病 漯河医专二附院影像科 孙英杰 纵膈四分法 以胸骨角-T4下缘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以心包前壁和后壁的冠状面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常见纵隔肿瘤 纵隔疾病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在纵隔肿瘤中,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