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制作课件药理学2.pptVIP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零级消除动力学 指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又称恒量消除。由于药时曲线下降部分在半对数坐标上呈曲线,故又称非线性消除。 当用药量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或机体消除功能低下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药物消除动力 四、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苯妥英钠、华法林、乙醇等在低浓度时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在高浓度时受酶活性或转运机制限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具有这一消除特点的药物,在大剂量时消除明显减慢,再增加剂量就会导致血浆药物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中毒,因此应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并尽可能进行血浆药物浓度监测。 清除率(clearance,CL)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即每分钟有多少毫升血中药量被清除。单位是ml·min-1·kg-1 计算公式为:CL=k·Vd或0.693·Vd /t1/2。 清除率 肾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它可以由尿中药物浓度及单位时间尿量的乘积与当时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计算。肾清除率为125ml/min 若药物的肾清除率超过125ml/min,表示有肾小管分泌,低于125ml/min,表示有肾小管重吸收 知识链接——肾清除率 即作为载体的通透酶或离子通道转运能力有限,如药物浓度过高时,将出现饱和限速现象; ,即两种药物由同一载体转运时,药物之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 * * 有些药物同时有两种情况存在,对肾清除率的解释应慎重。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病人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滤及肾小管分泌功能均明显减少,使药物的肾清除率减少,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根据肾清除率调整给药方案。 * 滤过、分泌、再吸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某些药物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enteral -hepato circulation)。 胆汁排泄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有些药物可自简单扩散的方式由乳汁排泄,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质,所以脂溶性高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可自乳汁排出。 故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慎重,以免对婴幼儿引起不良反应。 乳汁排泄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其他 全身麻醉药可通过肺呼气排出体外,有些药 物还可以从唾液、汗液、泪液等排出。 近年来发现某些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有一定相关性,故唾液可作为无痛性采样药检的手段。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药时曲线一般可分为三期:潜伏期、持续期和残留期。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潜伏期 指用药后到开始出现作用的时间。它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过程。在处理急症时尤须考虑药物的起效时间。 持续期 指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这与药物的吸收及消除速度有关。从给药时至峰值浓度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peak time, Tpeak),在应用须密切观察和控制最大作用的药物(如降血糖药)时,更应注意这一参数。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残留期 指药物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但尚未自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此期的长短与消除速度有关。如在此时间内第二次给药,则需考虑前次用药的残留作用。一次用药的时效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作为制定临床用药方案的参考(用量、给药时间及两次给药间隔等)。 AU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表示一段时间内吸收到血中的相对累积量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及其规律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开始恒速给药时药物吸收快于药物消除,体内药物蓄积。约经过5个半衰期,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趋于相等,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锯齿形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即到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合理的给药方案应该是使稳态血药浓度的峰值(CSS- max)略小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而稳态血药浓度的谷值(CSS-min)略大于最小有效血浆浓度(MEC),即血药浓度波动于MTC与MEC之间的治疗窗内。一日总量相同,服药次数越多,每次用药越少,锯齿形波动也越小。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采用多次分服的方案较好。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在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可于开始给药时在安全用药范围内采用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可将第一个t1/2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注入静脉即可立即达到并维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