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地终结.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地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 经济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 军事上:日俄战争、英国入侵西藏 (2)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加紧搜刮人民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3)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第一,义和团余部的斗争 第二,拒俄运动(1903) 第三,抵制美货运动(1905) 第四,收回利权运动(1903)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措施: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 政治方面改革官制:1901年7月撤消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1901年停止武举裁汰部 分绿营设“常备军”。 经济方面奖励工商:1903年成立商部 文化方面废除科举制: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 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2)筹备立宪 清政府试图模仿日本、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1908年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到1917年召开国会,推行宪政) 1909年选举各省咨议局,1910年成立资政院,1911年设立内阁,但各界对清政府民主改革的诚意并不满意。 (3)清末“新政”的实质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 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1925年去世,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第一,上书李鸿章: 1894年,他写《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并北上天津,希望能将上书递交李鸿章,但被拒绝。 第二,成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并密谋于1895年10月26日(重阳节)起义。起义失败,陆皓东牺牲,孙逼迫流亡国外。 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要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著书、出版刊物、报纸 (2)成立革命团体 (3)成立政党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 即三民主义。 萧一山:《清史大纲》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 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 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3 民生主义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阵地: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展开论战。 主战场: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范围: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围绕同盟会三大纲领进行的。 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代表 论战双方的分歧 意义:通过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