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内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及案例解析.doc

初中物理课内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及案例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下载后可随意编辑! PAGE 初中物理课内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及案例解析 一、探究的不同水平 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区别,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人的特点区别,不同教师背景特长的区别,不同地区学校条件环境资源的区别等,因此探究式教学设计必须是灵活多样的.应当认识,探究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又由于有些探究活动的指导和开放程度不同,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有些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等.因此探究活动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应该而且可以分层次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必须知道每一个要素目标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对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能达到的目标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科学研究的专著中,对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了分类研究,对每一类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从探究水平看,可分为下面5种不同的探究级别: 表:探究的不同水平 基本特征 探 究 的 不 同 水 平 1.问题 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 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 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 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学习者从若干个问题中归纳出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 2.事实 直接给出数据和分析方法 直接给出数据,由学习者进行分析 在他人的指导下收集某些数据 自己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 根据问题来收集有关的事实证据 3.解释 证据可直接得出相关结论 已知证据分析归纳的可能途径 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做出解释 学习者从自己收集到的证据提出质疑及解释 4.评价 给出可能的联系 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 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 学习者将解释联系到科学知识上 5.发表 给出表达的步骤和程序 在阐述自己的解释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指导 在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他人指导 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阐述自己的解释,并为之辩护 少————→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多 多————→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少 以上分类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参考,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为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的灵活的选择. 下面介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指导程度的多少的角度去划分,为开放型、指导型和循环探究教学模式. 二、探究教学模式 (一)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及案例解析 1.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教师参与程度最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一种探究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特征:(1)学生围绕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具有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学生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具科学性的问题做出解释;(4)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生交流和修正他们所提出的解释.(具体结构见下图) 2.开放型探究教学案例解析 【教学案例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8年级下册第九章.三、《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 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创设情景: 学生活动:呼吸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师说明: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即大气。 提出问题:大气有压强吗?你能根据日常经验和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吗? 给出器材:热水、盐水瓶、雪碧瓶、吸管、气球、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吸盘、纸片、细线、钩码 学生先独立思考,发表观点,实验展示。 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观点,实验展示。 教师观察情况,如果学生提不出方法,教师可以用一代表性实验为突破口,适当解释后,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 交流实验与想法。 教师补充实验。 提出问题:这些实验是怎样显示大气压存在的? 引导总结实验的基本思想:大气压虽然普遍存在,但由于研究对象在平时两侧同时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平衡,不能表现出来。逆向思维,只要使研究对象一侧的气压减少,另一侧将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显示出效果。 2.解释现象 3.估测大气压的数值 引导学生能否以实验设计为载体,估测大气压的数值(先个人思考发表意见,后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方案通常有:利用覆杯实验、利用排除空气的注射器下挂钩码、用吸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排除空气的注射器等等,老师要充分肯定并因势利导,比较这些实验的优越性与不足。 在覆杯实验的基础上介绍或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在吸盘实验的基础上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知道大气压不仅存在且较大。 4.大气压的产生原因及大气压的变化 由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引导分析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猜想大气压的变化。介绍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