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毕业设计(宝山煤矿120万t新井设计说明书).doc

采矿毕业设计(宝山煤矿120万t新井设计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宝山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四道柳矿区南部,行政隶属伊金霍洛旗新庙乡管辖。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50km,距旗府所在地60 km,距东胜市45km。井田南北平均长5.43km,东西平均宽4.8km,面积24.88km 本区对外交通尚属方便。矿井经束会川与边贾运煤专线相连,距离3 km;边贾公路与包府运煤干线相连,距离8 km;经包府公路可将煤炭运往东胜市,矿井距达拉特电厂112km,距包头~神木铁路沙沙圪台车站39 km,并有简易公路相通。宝山井田交通位置图 宝山井田交通位置图 图1-1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勃牛川、束会川位于本区的北、东、南部。地表大部被风积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区内沟谷纵横交错,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极不发育,是典型的高原侵蚀丘陵地貌。区内地形基本呈西部高四周低的形态,最高点位于本区西部,海拔标高+1290.5m,最低点位于束会川,标高+1149.0m,地形最大标高差 1.1.3 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于半沙漠、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太阳幅射强烈、日照丰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暂。年降雨量为194.7~531.6mm,年蒸发量为1875.0~2657.0mm。气温最高为34.2℃,最低为-25.1℃,年平均气温为7.2℃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北缘,鄂尔多斯台向斜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稳定的构造单元。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照原烈度6度,为弱震区,一般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历史上亦无破坏性记载。 1.1.4 矿井电源 矿井附近的主要供电电源有:距离本矿井南部11km的新庙新建110kV变电站、另外有新庙35kV变电站、四道柳35 kV变电站和乌日图高勒110kV变电站。矿井现有电源引自新庙35kV变电站,10kV高压线路通过矿井工业场地,现有100kW变压器一台。本区电源能够满足矿井建设、生产的需要。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质概况 1、区域构造 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南边缘地带,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25°W,倾向S65°W,倾角1°~3°,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断层不发育。 2、井田构造 本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未发现断层,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属于构造简单地区。 1.2.2 地层 本区位于东胜煤田浅部露头区,受新生代地质应力的作用,使煤系地层在沟谷中裸露于地表。区内揭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Q), 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厚度6.40~23.21m,平均17.09m。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该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四道柳找煤区广泛出露,在本区遭受后期剥蚀后,被第四系黄土及风积砂覆盖。其岩性组合:顶部、底部主要为灰白色泥质胶结的中粗粒砂岩,顶部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底部石英含量较高,白色砂岩特征明显,可作为延安组顶底界面的标志层。中部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色,风化后呈灰黄色、浅黄色的各粒级砂岩;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局部含少量钙质砂岩。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区内含3、4、5、6、6下号煤层。该地层向东南方向厚度变大,厚度80.15~138.31m,平均106.92m,与下伏地层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第三系上新统(N2) 该组地层在区内局部残存。岩性组合为一套暗红色、褐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含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核,半胶结状。由于沉积后期风化剥蚀的作用,厚度变化较大。据钻孔揭露厚度0~37.00m,平均18.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Q) 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分布于山梁坡脚地带,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据钻孔揭露厚度0.50~42.87m,平均13.42m,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 地层特征见表1-2-1。地质综合柱状图如图1-2-1 东胜煤田地层一览表 表1- 地 层 单 位 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岩 性 第 四 系 Q 全新 统Q4 0~68.24 16.41 主要由风积砂层,次为河流淤积、洪积层。风积砂成分以细粒石英为主,河流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或

文档评论(0)

sevena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