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共情的fmri研究综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疼痛共情的fmri研究综述

对于疼痛共情的FMRI研究 摘要:共情这种能够共享他人感受的能力,在我们的社会情感生活中十分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于疼痛的共情做了比较深入的FMRI研究。研究发现观察者间接感受疼痛激活的网络包括了直接感受疼痛激活的网络,尤其是在脑岛和扣带前回皮质。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共情是建立在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情感表征的共享网络机制上的。此外,共情还与环境有关,共情可以引起深层次的与社会认知相关网络的激活。脑岛与扣带前回的活动可以映射到负责表现和预测自我以及他人感受的区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维持自我平衡的适应性行为。 关键词:社会神经科学 脑岛 扣带前回皮质 fmri 情绪 疼痛 引言:共情是人类情绪体验和社会合作中一个“残酷”的组成因素。和我们亲近的人乃至陌生人共享情绪状态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理解并预测他人的感受,动机和行为。前人关于共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范畴(Batson 2009,de Vignemont Singer 2006, Eisenberg 2000,Hoffman 2000),而最近,社会神经科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以大脑为基础的重要的新视角来研究共情。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列出了通过脑成像技术获得的主要成就。研究者们应用fmri技术得到了大量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普遍认为我们在观察其他人的感情状态时激活的大脑网络包括了对这些情感状态自身之前的体验所激活的网络,这证明了共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共享的网络机制的观点。(de Vignemont Singer 2006,Keysers Gazzola 2007, Preston de Waal,2002).特别的,研究者们发现前脑岛(AI)和背前及前中扣带回皮质(dACC/aMCC)在我们对于厌恶,愉悦或者不快,以及对于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疼痛,尴尬等情绪的间接体验和反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Figure 1a).根据AI,dACC和aMCC的结构和功能的连结模式以及他们对于感觉,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参与,研究者们认为这些区域可能主要负责产生对实际和预测中的他人及自己的情绪体验以及适应性反馈。这些一般性的过程使得共情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此外,关于社会认知的网络机制可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灵活的组合的证据也同样值得重视。本篇综述还总结了那些以多个??素来调整甚至中和了共情的研究。举个例子,有证据表明共情的反馈可以被相反的动机体系,比如复仇的欲望或者幸灾乐祸来中和掉。这些动机激活的脑区与奖励加工激活的脑区十分接近。最后,我列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研究的设想。 共情的定义 尽管对共情的研究在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有着很长的历史,(Batson 2009, Eisenberg 2000, Eisenberg Fabes 1990, Hoffman 2000, Wispe 1986),人们对于共情依然没有一个公认通用的定义,它应该被归于哪种现象至今仍然有待讨论(Batson 2009, Blair 2005, de Vignemont Singer 2006, Preston de Waal 2002).但是前人在确定共情概念上的工作为经验主义研究中的自我测量和有控制的对人们共情状态的观察实验的设计和解释说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实验的结论中,尤其是那些研究共情的脑加工过程的实验,加深了我们对社会合作与个体内部感受状态交互发挥作用这一现象的理解,并最终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共情的概念。 一个较为确切的观念认为只有当人们观察到或者想象到其他人的和自己先前经验相同的情感状态时才会产生共情。(de Vignemont Singer 2006, Singer Lamm 2009)。这种观念同样暗示了目标的情绪体验是我们情绪体验的源头。这种对共情的解读涵盖了情感共享,自我认知和自我与他人的区分等多个因素。因此,共情与像情绪传染,情绪模仿这些仅仅涉及基本的共享的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实际上,无论是情绪传染还是情绪模仿都不要求对情绪体验是否来自于自己体验或者由他人触发的区分。情绪传染,举例说明就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好友很窘迫时,你也会感到窘迫,这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并且对于观察者的负性的反馈(Eisenberg Fabes 1990)。相反的,在共情的体验中,同情,或者关心,这些不同的反馈包括了一种对他人不幸遭遇的担心,并且会引起想要去减轻这种痛苦的动机(Baumeister Vohs 2007, Klimecki Singer 2012, Singer Steinbeis 2009). 这种动机在之后可能会被转化为亲社会行为(Batson et al. 2007). 或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与此同时,相反的,情绪传染和共情也可能引起痛苦的、窘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