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昆各论水稻螟虫.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若 虫 共5龄,淡灰褐色; 第3~4腹节背面各有一对三角形白班,连接背中线呈“甲”纹; 有深浅两种色型。 三、生活史和习性 1. 世 代 白背飞虱在我国南岭以南一年发生7~1l代,广东东部、福建6~8代,在广西年发生7~10代 ; 湖南、四川、湖北交界处5~7代,浙江黄岩5代; 长江中、下游4代左右; 云南、贵州北部和淮河流域以北2~4代, 2. 越 冬 和褐飞虱大致相似,但耐寒力较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 越冬北界暖冬年份在26?N左右,大致在云南省无量山以南,沿桂、黔交界的红水河,东部沿南岭山脉经江西南部和福建中部地区,以最冷月极端低温在0℃左右,再生稻和落谷苗冬季存活区为限。 在广西全境可以各种虫态越冬。 在26?N以北的地区不能越冬,每年初发虫源则全由外地迁入。 3. 迁 飞 中南半岛是我国白背飞虱的主要虫源地。广西早春虫源始迁期桂南3月上旬,桂北4月上旬。迁入盛期桂南4~5月,桂北6月。 白背飞虱初次迁入各地的始见期比褐飞虱早,迁出期不完全受水稻生育期所控制,各代长翅型成虫均有向外迁出的特性。 白背飞虱体重比褐飞虱轻,因此,迁飞的高度较高,距离也较远。 4. 习 性 长翅型型与短翅型的分化 成虫亦有长短两种翅型; 各代长翅型比例高,一般在80%以上; 在虫口密度低,雨水多和水稻拔节孕穗期,有一定数量的短翅型雌虫出现,但短翅型雄虫一般少见。 喜在生长茂密嫩绿的水稻上产卵,分蘖株上落卵量高于主茎。 产卵量随水稻生育期而异。以孕穗、分蘖期产卵最多,黄熟期和三叶期产卵最少。温度超过33℃则不怀卵。 卵成条产于叶鞘或叶片基部中脉组织内,产于叶反面的卵条数明显地多于叶正面的,前者约占叶片总卵条数的97.4%,每块卵有数粒至10多粒,成单行排列。 产卵习性 成 虫 习 性 成虫和若虫均生活在稻丛基部叶鞘上,栖息部位比褐飞虱高; 稻株乳熟后,常迁移到剑叶主脉上和穗部取食。成虫有趋光、离株飞翔和迁飞习性。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迁入虫量 2.气候条件 成虫迁入期雨日多,降雨量较大,有利于降虫。高龄若虫期天气干旱,可加重对稻株的为害。 3.水稻品种和生育期 糯稻籼稻粳稻,籼稻中的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生长茂密、叶色浓绿、田间较阴湿的稻田虫量趋集最多。 4. 栽培管理技术 多施或偏施氮肥,可增加稻株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飞虱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氮素营养物质。同时能促使稻株徒长、叶色浓绿和茎秆幼嫩,导致白背飞虱侵入的虫量也多。 密植和长期浸水的稻田,增加了田间郁闭度,提高了小生境的湿度,也有利于飞虱虫口的增殖。 不适当地使用农药亦可能导致白背飞虱为害加重。 5. 天 敌 和褐飞虱基本相同。 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蜘蛛、隐翅虫类等。 五、防治方法 选育推广抗(耐)虫品种 加强水稻健身栽培 充分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 适时合理地应用低毒、高效的选择性农药 选用药剂可参考褐飞虱的防治。 4. 天 敌 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有80余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卵期寄生性天敌: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 幼虫期: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扁股小蜂等; 蛹期:寄生蝇、姬蜂、广大腿蜂。 捕食性天敌有青蛙、蜻蜓、豆娘、蜘蛛、隐翅虫、步甲等。 其中常见优势种为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和草间小黑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最大。 六、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促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整齐和适期成熟,提高耐虫力或缩短为害期; 适当调节搁田时期,降低幼虫孵化期的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蜂期灌深水2~3d,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 生 物 防 治 (1)人工释放赤眼蜂 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667m2每次放3~4万头,隔3d 1次,连续放蜂3次。 (2)施用生物农药Bt制剂 每公顷用Bt可湿性粉剂或Bt乳剂(含100亿活芽孢/g或m1)1.5~2.25kg,兑水900L常规喷雾。 3. 药 剂 防 治 考虑到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受害损失大于分蘖期,现提出的防治指标是:2代分蘖期百丛虫(卵)为100~150头(粒),3代孕穗期为头50~100(粒)。 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高峰期。 药剂防治 5%锐劲特胶悬剂,每667m220ml兑水喷洒; 1~2龄高峰期用药,每亩20%虫酰肼悬浮剂50ml加水40公斤喷雾。 48%的毒死蜱乳油,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