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强迫的自我调节.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强迫的自我调节.ppt

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强迫的自我调节 刘丽 liuli@sxu.edu.cn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研究室 山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1 强迫的概念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病人深知症状不必要、不合理,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此倍感焦虑和痛苦。 流行病学:国外0.1-2.3‰,中国0.3 ‰. 三分之二起病于25岁之前。 强迫人格: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事无巨细都追求完美、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1.2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分 2分 3分 病程标准 不到3个月 3个月到1年 1年以上 精神痛苦 可主动摆脱 靠帮助或改 完全无法 变环境摆脱 摆脱 社会功能 照常学习工 效率显著下 无法学习工 作,社交轻 降,尽量回 作,完全回 微受损 避社交 避社交 3分以下为一般心理问题,4-5分为可疑神经症,6分以上为神经症。 1.3 强迫的病因 遗传:强迫症患者与双亲共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器质性因素:部分强迫症患者有脑损伤史;脑炎、癫痫及颞叶损伤易产生强迫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不安,或遭遇重大精神刺激。保护性回避因素。会计、出纳、保管、医生、教师、主播、警察等职业易有强迫性格。 精神分析学说:肛欲期(2-3岁)。 1.4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仪式与动作。 强迫情绪:担心 强迫意向:冲动 1.5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1、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1项①强迫思维,包括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等;②强迫行为(反复洗涤、检查、计数或仪式动作等. 2、强迫症状源于自己内心,不是别人强加; 3、症状反复出现,认为无意义和痛苦,试图抵抗,但难以奏效。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1.6 强迫症的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怖症等。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1.7 强迫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认知治疗 行为治疗 森田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 2.1 森田正马 生平:日本精神病医生(1874-1938),生于富裕之家,小时极为聪明,但体弱多病。 家庭教育:过分严厉,致使其厌学 重要事件:看到寺庙地狱壁画,产生死亡恐怖,患失眠症 1898考入东京帝国医学院。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同时患头痛、伤寒等疾病 机会:在期末时家里忘记给他寄钱,停止治疗,认真复习,考试成绩优秀而疾病消失。得道。 2.2 森田疗法基本理论 神经质都有疑病基因或素质,因某种强烈体验而引起注意的固着,其后由于精神交互作用而致使症状固定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2.3 森田疗法的基本概念 疑病素质:一种精神活动倾向,自我内省力强,对自己身体与精神不快或异常反应细致而敏感,担心自己患病。它是“生的欲望”的向内发展(向外发展则产生建设性作用,认真、进取心强) 精神交互作用:人偶尔的不适感觉因注意而加强变得更敏感,过敏的感觉又会使注意进一步被吸引、被固定在该感觉上。这样,感觉和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原来的感觉越来越大,以至固定成为长期症状,使人无法注意其它事情。 2.4 森田的知情意观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知识、理解,对恐怖症的人讲某物无害没有用 情绪也独立于人的意志,越想控制某种情感越无法控制 实践是改变情绪的最佳途径,行动改变人的性格。在行动中人能获得单纯思考所不能获得的领悟。“跳入水中学游泳” 治疗的着力点:通过行动——改变情绪 2.5 森田疗法治疗原理 顺其自然:人的情感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本质上都是人的天性与外界相接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我们没必要徒劳地希望自己没有恐怖、悲观等,用意志来强制消除它。该发生的,就听其自然,任其发生,放手体验痛苦,接受它。 为所当为:做自己该做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