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的科学理83.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网融合的科学理83

三网融合的科学道理83 李幼平 2010,8,3 四川绵阳 2010年为界,融合分两段 互联网/电信网融合(2010前) 前十几年,电信基本接纳IP,电信网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国成为IP大国 互联网/广播网融合(2010-2020) *首先,广播接纳IP的双向互动理念,依托内容就近复制,实现跳数3的扁平化互动服务 *其次,依托扁平化双向互动,广播帮助互联网分担流量,帮助互联网低碳运行 *最后,电信、广播双双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国出现全新互联网 融合为什么围绕互联网? 发展互联网,是一种国家方略 胡锦涛指出,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他还强调: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摘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前一句话指明互联网的重要地位,后一句话强调安全,为三网融合的政策铺垫了基础 互联网有必要补上“公共文化服务”这门课 科学构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七大提出:营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胡锦涛2010,7,23说: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研究表明:只要卫星把互联网当天产出的80%网页送达全国,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他喜欢的网页 人人直接享用身边存储库:超扁平互动结构 泛在服务:Ubiquitous,时时、处处、人人,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工程院咨询小组用四年构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绵阳作为科技城,能否为国家有所分忧? NGB的目标也有分两个层次 初级目标:广播中引入IP要素,广播服务实现扁平化双向互动 高级目标:IP中引入广播要素,NGB以扁平结构帮助互联网迎战“后IP”时代 初级演进为高级,靠“扁平化双向互动 ” “扁平”说法,源于“世界是平的”的理想 科学家认为:“信息本该平等享用”、“文化服务本可低碳运行”,“互联网本该更容易普及全民” NGB是一种扁平结构 web服务得到一份文件的平均路由跳数大约是15左右 NGB获得互动视频服务的路由跳数少于3 推送播存直接进户,免路由,零跳,超扁平 NGB缩短互动距离,提供扁平或超扁平互动环境,向“无数字鸿沟”的“扁平世界” 前进了一大步 理论根据:尽管焦尔是总量守恒的,但比特可以通过存储与广播,在时间与空间上非限量(scale-free)复制。理论上复制一百万比特只需大约1微微焦耳的能量(Eb=0.693kT) 扁平世界的科学理想:“信息本该平等享用”、“文化服务本可低碳运行”,“互联网本该更容易普及全民” 终极目标:中国出现全新互联网 科技时报问:什么是三网融合的终极目标? 我答:中国出现全新互联网(见2月25日科技时报)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的电信与广播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推动。在推动过程中,传统电信与广播又反过来促使互联网本身更加完善。这就是我理解的三网融”? 与其他许多通信专家和广电专家不同的是,在李幼平院士看来,三网融合的终极目标是:“中国出现全新互联网” 互联网终将拥有两种基础设施 融合就像写中国字“人” 写中国字“人”:互联网一竖在上,电信网一撇在左,广播网一捺在右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的电信技术与广播技术产生巨大的刺激与推动 在推动过程中,传统电信与广播又反过来促使互联网本身更加完善 根据这种理解,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不是电信广电谁胜谁负,而是互联网获得生产力的重大突破 三网融合的时代性 摩尔时代行将结束 IP的不足也将逐渐显现 接着来的是低碳的后IP时代 后IP是IP的补集,IP“尽力而为”,后IP以扁平化结构“为其难为” 三网融合是中国对后IP的大胆尝试 数学家十年早知道 十年前,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分别发表题为《网络的群体动力学行为》与《随机网络尺度涌现》的理论文章 2003年,上述文章作者之一的美国人Barabasi用科学实验证实“互联网已演化为无尺度网络”的结论,人们才醒悟到只用泊松分布描绘网络的连接度值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互联网的流量中,“点对面”连接的比例正在超越“点对点”的比例,流量的幂律分布性质正在超越泊松分布性质 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从原理上揭示,单纯依靠“点对点”IP网络,已难以适应幂律分布的公共文化服务 网络文化的自然科学属性 2006-2009年,先后有四位院士,两个咨询项目,用四年时间,研究网络文化的自然科学属性 研究成果,有三个发现: 发现1:文化传播占用互联网大半带宽 发现2:文化访问群聚top1000主流网站 发现3:广播有能力推送主流文化 2006年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